文|冰魄骸
近日上讲台讲《汉宫秋》,比较尴尬的是讲错了一首诗。虽然老师的讲解很有道理,但架不住我比较固执,在某些观点方面仍然坚持己见。因而趁自己对这部杂剧还有印象时,谈谈自己对这部剧的看法。
《汉宫秋》是元人马致远的杂剧代表作之一,原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从题目上可看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汉宫,那男主角自然是皇帝,也就是汉元帝,女主角是明妃王昭君。“秋”有悲寥之意,因而可知是个悲剧。做“幽梦”的自然是汉元帝,而“孤雁”应指汉元帝,孤雁之孤,可体会到汉元帝的寂寥郁闷。为什么郁闷呢?我认为应当是他身为皇帝却时时感到不自由的缘故。
一、故事情节
这部剧讲述的是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悲剧故事。马致远对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再创造,毛延寿点破美人图,汉元帝夜闻琵琶声,王昭君悲情辞汉主,呼韩邪感慨建青冢。这一幕幕显得生动哀婉,跌宕起伏,完全是一部与历史毫不相同的杂剧故事。
二、历史原型
《汉宫秋》是对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的再创造,那么历史上昭君出塞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汉书》中写道“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也就是说,汉元帝把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的。《资治通鉴》所述“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此外,《前汉纪》中也云“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单于请妻汉女以自亲。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字昭君为阏氏。”但《后汉书》则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那么这样的记载是否有可信度呢?《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因而,《后汉书》所记的内容有一定可信度的。
《汉宫秋》中昭君在出塞路上自尽而死,而历史上的王昭君二嫁继子后究竟如何离世的,没有史书记载,因而我们难以得知。
三、人物形象
《汉宫秋》中主要人物有汉元帝、王昭君、毛延寿、呼韩邪单于,其中身为主角的是汉元帝,全剧围绕汉元帝展开了一幕幕,刻画了一个孤寂悲凉的君王形象。汉元帝身为皇帝,身边却没有一个知心的人,文官武官皆无能,他原以为处置毛延寿十分容易,却发现毛延寿逃到匈奴,还献上昭君的画像,捅了个大篓子。汉元帝原以为自己是九五之尊,什么事情都可以掌握,却逼不得已要拿自己心爱的女人换江山安宁。汉宫仿佛是一个大囚笼,而汉元帝就是那被锁着的孤雁,寂寞无助。
本剧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刻画并不是太多。但从《汉宫秋》里我们还是能勾勒出一个多才多艺,美丽动人,又坚强刚烈的女子。夜里琵琶声,凄清深远,足以见得她的多才多艺。汉元帝对她的赞美和宠爱,也可窥见她的美丽。为了汉室江山,她被迫入胡。远离汉宫,她毅然决然投入江河,为爱而死。
古语云“宁惹伪君子,不惹真小人”。剧中的毛延寿就是典型的真小人。他为获得地位和帝王的宠爱,撺掇汉元帝少见儒士,多亲女色。他为深宫女子画像,借此敛财,只因昭君没有钱于是点破其美人图。他在昭君被汉元帝发现后,觉得事情败露性命堪忧,于是拿着昭君画像到匈奴请求呼韩邪单于迎娶昭君。马致远对毛延寿的刻画入木三分,使人觉得毛延寿太可恶太可恨。
剧中的呼韩邪单于是一个粗犷真性情的人。开篇的自白极富口语性,个性鲜明,有一种匈奴人的彪悍和粗野。昭君投江而死,呼韩邪单于命人建造坟冢,也可看出他的真性情。
以上内容,均为自己的一点小看法,有不当之处,烦请包涵。
这里冰魄骸,期待你与我同行。❤️
(>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