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问:书法中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答:所谓书法的力量,无非是通过视觉观察然后造成的心理反应。从我个人书写经验来说,书法作品中有三种力量:一是结字的张力,二是笔画的张力,三是章法的张力。

一、结字的张力
结字的张力又分为两种:一是内曳,二是外拓。前者的代表是欧阳询,后者的代表是颜真卿。

欧阳询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他把结字相背写到了极致,最直观的就是细腰,并行的笔画永远是向背的——完全继承了王羲之的内曳,向内张力十足。

这里并不是说其他书家没有张力,只是他们两位的代表性更强,其他书家大都将二者结合,张力不那么明显而已。
二、笔画的张力
笔画的张力也分为两种:一是笔画的使转,二是笔画的本身。
使转是指毛笔的发力点,或横,或竖,或转折,或其他笔画。毛笔从一个角度转到另一个角度时,起笔便是发力点,代表性比较强的就是宋代米芾,无论写什么笔画,毛笔八面出锋,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到书写时笔毫的弹性;

笔画的本身是指独立笔画的厚度,中锋写出的有厚度,一笔下去入木三分,笔画呈现出圆柱体,或可说是三维的状态,三维在视觉效应上要远远比二维平面力度强,代表性比较强的就是篆书和草书,篆书小篆为主,草书以怀素《自叙帖》为主,钢筋铁骨,硬挺挺的。
三、章法的张力
章法的张力是指字与字、行与行,前后的俯仰、上下左右的呼应。但这玩意儿需因人而异,我认为“二王”手札章法的张力很足,但有同学却认为软没有特点,不及米芾来的痛快。所以,这一项需要由书写者和观众个人来决定。
我始终认为,书法中的力度是通过观者视觉感受出来的,如果只看不感受,即便再好的书法也会毫无力度可言,如此而已。
我的回答大家以为如何,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讨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