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中说:“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学问。”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夜晚是一天所剩余的时间,下雨天是一月所剩余的时间,冬天则是一年所剩余的时间,在这三种剩余的时间里,人事来往较平时稀疏,正好能用来专心一意地读书。
我从小就没有大志,父母对我的期望也仅限于“长大要有碗饭吃”。如今,我仍是既无大志也无学问,万分庆幸“有了碗饭吃”,这便使我有了新的非份之想,那就是对阅读和写作的喜好,特别是对阅读纸质书的喜好,却是一天胜过一天,直至成为“嗜好”。
人们常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走过年少和贫穷,人过中年的我以为:果不其然,大赞!“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在现在社会的普遍存在,这恰恰更加能证明以上的观点,用钱和权换不来灵魂的高贵,如果能换到,换来的也是俗不可耐甚至是肮脏的见不得阳光的利益。这里我并不否认钱的价值,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现实中人们再喜欢人民币,它也买不来一切,比如健康和真诚。

这套中华书局出的简体字本的《二十四史》,是我藏书中的最爱,因为是正史,尽管撰书者秉承的旨意和编撰的风格会有所不同,但直笔、曲笔之外,书中人物的生平事迹或经历大体上要比稗官野史可信的层度畜待多,从《史记》到《明史》,从王侯将相到士农工商,从诗词歌赋到天文地理,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从两年前购得此套丛书,每遇“三余”时节,我便于这套书中流连忘返、乐而忘忧,从刚开始时需要购买各种白话版的译作进行对照阅读,到现在可以稍稍流畅阅读,我对这套丛书的喜好也是“愈久愈深”。

这套丛书占满了我书柜的四格,我将它放置在靠近南窗的位置,以方便随手抽取,这样更方便我阅读或是将书本重新归置柜中。在专注的阅读中,我常常忘却窗外姹紫嫣红的山茶花,忘却高空鸣叫的飞鸟或是成排掠过雁阵,有时侯大雪纷飞,有时侯骄阳似火,我蜗居在这书房内,幸福如守着金矿的矿工。读书累得时侯,我便会站起身来仰望窗外的篮天白云,或是仰望窗外浩瀚星空,偶尔也会将自己置入书中人物的境地,猜想着各个历史故事如果放在今天又会发生哪几种可能?
红尘多羁绊,万般不由人。要吃要喝要住要行,要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每每此际,我便将书重新归笼入柜,借助这些书本给我的启迪或是指引,慢慢挺身出门,去一件件办理自己不愿办理又不得不办理的事情。
在《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中明白了司马迁编撰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的初衷和依据,在《汉书》中看到了无数精彩的的历史画卷,体会到了文字精准的无穷魅力,在对照阅读《新唐书》和《旧唐书》时,看到了对于同人同事的不同记载……

诗人里尔克说:“每个稍有灵魂上的追求的人,在自己内心都隐藏着一大堆秘密,不是因为不愿意诉说,而是实在没处诉说。”我想我可能属于稍有“灵魂上的追求”的这类人,应该不是行尸走肉类的造粪机器。
近来特别喜欢自然,喜欢花草,甚至喜欢雪花寒风。喜欢独坐幽篁,喜欢夜静山空,喜欢对月独酌,喜欢迎风独吟,最喜欢独坐书房,喜欢与诗书相看不厌。
这是因为在俗世中演戏太久?还是因为人过中年?抑惑是因为衣食无忧后的庸懒?我曾反复扪心自问,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鉴今易知古,无古不成今。常常,我看到身边那些个自作聪明、作威作福的人,没来由地就会联想到历史中的某某人,不禁在心底哑然失笑几回,旋及又为自己心胸狭窄而产生的“腹议”而面红起来。
互联网确实方便,特别是查阅相关史实事,在遇到疑惑时只要随手一点就可解决。但有时侯答案太多,总给人以杂乱无章、乱无头紊的感觉,而各种演义或戏说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各种观点和链接更是让人心生疲惫。
于是,我便愈加深爱这套能为我解惑答疑的《二十四史》,愈加深爱这套能令我持久迷恋的《二十四史》。
美玉常有瑕疵!略为遗憾,此套丛书不含《清史》。
2018.12.7午以记

网友评论
感谢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