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对于人性的描述可谓一针见血,里面的人物,不管出场次数,前后也有好几十人,绝大部分人,钱钟书都用辛辣的笔锋,将各种丑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唯独对两个人例外,赵辛楣和唐晓芙。唐晓芙自不用说,钱笔下处处保护,聊聊赵辛楣。
从赵辛楣出场开始,虽是因为吃醋而酸溜溜,但仍不失可爱,让人觉得讨厌不起来。一路过来,到最后帮助方鸿渐,那种男人当担和对友情珍惜,让人动容。
赵辛楣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全文,陪衬方鸿渐这条主线,时交织时平行,时明朗时隐约。钱钟书塑造这么一个接近完美的男性角色,来衬托方鸿渐这个悲剧人物,我想,是不是钱钟书心目中理想的男人就是那个模样?换句话来说,赵辛楣即便来到当今,也是一枚男神。
出身好
赵辛楣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与苏文纨父亲从前是同僚,两家合租房子住。
按理,苏赵两人很有可能走到一块,青梅竹马,同一个生活圈子,门当户对,生活成长求学轨迹相同。赵辛楣无论从身世,学历,人品,无疑都是书中人物里的佼佼者。
然而,苏小姐先是看上方鸿渐,最后是嫁给自己都看不上的曹元朗,赵辛楣一直是作为备胎,心甘情愿地存在苏小姐的生活里二十几年。爱情或许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苏小姐嫁给赵辛楣,两人会真的幸福吗?
再见面,还有赵老太太和方鸿渐夫妇,那是大家分开一年后,各自变化让人唏嘘。苏小姐变了,已不是那个圣洁的女神,而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妇人。方先生变了,不再意气风发,拥有个谈不上美满的婚姻。只有赵辛楣还保存了他一点点原有的味道。
其中,有一个细节我特别留意到,关于赵老太太。老太太一直知道自己儿子喜欢苏小姐,而且两家似乎也认可了这种关系。
对于一个儿子痴迷了二十几年的女孩,突然说结婚,但新郎不是儿子。作为一个母亲肯定会有不快,苏母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在苏小姐订婚后专门来找赵老太太解释,并替赵辛楣默祷幸福。
此次香港相逢,苏小姐有求于赵辛楣,帮她带私货。对于儿子对前女友的嘲讽,赵母当场就不许赵辛楣胡说,苏小姐走后,她又一次批评赵辛楣,何苦去损苏的先生。这里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宽容,也是赵母对儿子的一贯教育。
读到此处,我恍然大悟,两人虽背景相同,但家风完全不一样,对于孩子品行的教育完全不同,是不可能走不到一块的。
在前面两家合租的小片断中,方苏两家孩子玩耍的,赵辛楣每次都是吃亏,不管是输还是赢。当父母自然是知道的,但中间肯定有教育过赵辛楣,不必在意。即便赵老先生从未出现,但以赵辛楣性格沉稳来说,他父亲应该是一个低调有内涵的人。
拿今天的话来说,都是妥妥的官二代,谁也可以不服谁。赵辛楣脑袋好用,即便不飞扬跋扈,但也不至于这么受欺。
反观苏家,就算游戏,苏家的孩子不管输还是赢,都会耍些无赖,苏小姐的哥哥甚至用剪刀把赵辛楣的衣服剪破。而苏家父母似乎从没有制止过孩子,以一种放任的态度,这种放任的态度一直保持到苏小姐结婚,当父亲的并未出席,而是让苏小姐自己作主。老丈人给女婿谋一个一战时物资委员会处长的职位,这是一个肥缺。至于女婿的人品才学是怎样,苏父似乎并不太关心。
读到此处时,我不禁替苏小姐一阵悲凉,苏小姐选丈夫的标准,何尝不是家庭价值观的体现?至于苏小姐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发展,文中并无交代,但是,我们是不是隐隐知道走向。
同样,方鸿渐的性格软弱,也是一个必然,方父的迂腐,方母的无能,无形的都给了方鸿渐莫大的影响。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不仅是小孩个体的性格,还包括家庭成长环境。所以,赵辛楣的豁达,苏文纨的矫情,方鸿渐的怯懦,都无不残留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有才干
赵辛楣自身肯努力,留学美国,并不是不学无术,英文演讲极为流利响亮,其他虽未细说,但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家庭背景优越,自身条件佳,所以在工作上,并不吃力,年纪轻轻就在外交公署当上处长。说因病,只是因放不下苏文纨,不肯跟随内迁而已,并非真病。后来到美联新闻社当编辑,人际同样复杂,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是无法胜任任何一个职位。
即便到了三闾大学,高松年对李梅亭方鸿渐都没兑上承诺,但是对赵辛楣没有失信。高松年是赵辛楣老师,这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是相信的,所以他是力邀赵去当政治系主任,而且态度是热烈而诚恳。
赵辛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真没有什么差错给挑出来,同事和学生也都没未给他添什么乱子出来,在三闾大学这么一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个个中招。能让众人心服口服,想来教书教得并不太差。
这一些,都是实打实靠自己能力争来的。所以,他对曹元朗靠裙带得意呲之以鼻,鄙其没有骨气。
我突然想起常说的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赵辛楣似乎就是那块金子,对工作并未有过担忧,三闾大学只是他用来历练人生的。即便走得仓促,并不缺退路,重庆已有好几个朋友在召唤他,最后他去的是国防委员会。
这里方鸿渐和他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方欧洲留学,只是吃喝玩乐,甚至文凭都只能花钱买个假的。
正是应证了那一句:你今天偷过的懒,未来都会用泪水来偿还。
从回国的第一次演讲失败,到点金银行的不如意,三闾大学的失意,方鸿渐几乎是节节败退。按理说,方父能尽力送他出国,也是希望他能学业有成,给了他学习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好好珍惜,荒度了几年青春。
工作能力是在社会生存的根本,也是赢得尊重的条件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认真工作是一个自身价值体现。
最终,他从三闾大学狼狈而逃,无人送行是不是有种悲哀。没有赵辛楣作为依靠,便无他的立足之地。
赵辛楣一针见血:你不讨厌,但也毫无用处。无用处,多么辛辣的一个词,几乎是对整个人能力的全盘否定,无用处,你就是没有一点儿价值。
懂宽容
面对各种不完美的人性,赵辛楣始终是宽容而体贴的。
众人不太喜欢的沈太太,他却能热心将她介绍去报社工作。禇慎明喜爱鲜奶,他会把奶冻好,保持新鲜,投他所好。李梅亭顾尔谦因照顾家里并没带齐路费,他能委屈自己,将膳宿支配权交给他俩。路上照顾孙小姐,不让她住王美玉住过的房间。即便暗恋苏小姐这么多年,被弃失恋了,还会诚心诚意送上花篮送上祝福:我只希望他们俩快乐!
赵辛楣有政治家的圆滑,但他始终以站在对方立场去体谅他人。按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情商高。
不得不承认,在去三闾大学的路程上,李顾两人将世俗的油腻大叔演绎得唯妙唯俏,算计自私贪婪好色,男人丑态全部聚齐。方鸿渐总是将情绪表露出来,于是双方战火不断,赵辛楣虽然不认同李顾,但站在集体团队角度出发,化解双方矛盾。
对于自己讨厌的人,能够不得罪,那是不小的本领。赵辛楣不会咄咄逼人,相反还会给人找台阶,本是尴尬的场合,最后能够顺利过去。譬如,发现李梅亭视为命根的大箱子里面装的是药时,他会提示一句:是不是高松年托他替学校带的。那一刻,李梅亭是感激他的,明知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看破不说破,或者,见破帮人家补破,是水平,也是修养。
孰能无过?我只记得在《射雕英雄传》洪七公曾响亮回答过。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认知,露出我们的短板。
只有你宽容地看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才会宽容地对待你。所以赵辛楣他的生活不至于太落泊,他不会太过纠结,和他的宽容待人,宽容对这个世界密不可分,人们愿意接纳他这样的人,和他相处舒服,总不会把人推至最难堪境况。
重友情
方赵两人的友情从不打不相识开始,人与人之间缘分真是不可一言道尽。
全书中,赵辛楣对方鸿渐的影响和帮助挺大,虽然两人性格差异很大,但对于事物的认知是相同的。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去三闾大学前,方鸿渐赵辛楣董斜川三人经常一块喝酒聚餐的那段时光,那应该是方鸿渐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工作有着落,生活没压力,不用看人脸色,可以与情投意合的人饮酒谈学问。这段时间,也是方对赵最平等的时候,工作虽是赵帮他找的,但是赵当时有私心,还谈不上依靠他,可以用一种最平等的心态交往。
赵辛楣知道方鸿渐所有的弱点,对于这个朋友,赵辛楣也没有居功自傲,总在时不时点醒方鸿渐。方失业时,帮他找工作,方缺钱时,给他钱,资助方在香港把婚结了,又把他安排到之前报社工作。
赵对方的帮助,可以说是一路过来。然而他人的帮助,最终只是一个敲门砖,方的能力和气度,注定了他活不成赵辛楣的样子,他依然要在他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挣扎。
赵辛楣当然也有弱点,但瑕不掩瑜。我在想,钱钟书把赵辛楣写到接近完美,是不是说明方鸿渐是现实中的我们,缺点多多,怯懦无能纠结,而赵辛楣是理想中的我们,宽容有才有情大气。
有梦想就有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成自己心目中的赵辛楣。
网友评论
召唤
新郎不是自己,
但新朗不是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