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又听到了敬爱的王辉老师的课,授课的内容是《特殊学校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与方法——基于个别化教育理念与课标》。如果说昨天的课程给我们灌输了满满的“鸡血”那么今天的课就告诉了我们:鸡血应该怎么放,也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把满腔的热情化为行动,那就是如何立足学生能力做好特殊儿童的课堂教学。
王辉教授是一个研究课堂教学的专家,所以我们见到她很亲切,每一次听她的课都会有不同的启发。她提倡个别化教学,但此个别化教学并非是一对一教学,而是如何根据对学生的学业评估,设定班级的共性目标,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在 教学设计中融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
通常我们撰写学习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王教授对此提出了质疑,我们能够在一节课中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吗,应该怎么样判断我们是否达成了目标呢?恐怕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注意,设定的目标一定是具体的、可观测的、可测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我们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怎样。
目标是来源于我们的课程保准及单元目标、周目标。在目标撰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表述准确,一个好的i行为目标应该包含五个要素:行为主题、行为、结果、条件/情境、标准,但在目标表述的时候,主体常常省略,也不一定五个要素能够都要涵盖。
我们设定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一定是学生的前置水平,通过教育诊断与评估了解学生,再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然后对课程进行选择与调整,进行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估是教学的起点,只有通过评估我们才能科学地掌握学生的学情,但往往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拿起教材就教,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教学的无意义,因为你只是再叫教材而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啊,不以学生为中心怎么能是有效的教学呢?
我们如何根据选择的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呢?首先要熟悉课堂教学的模式,分为单轴线教学设计、双轴/三轴线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多轴线教学设计(个别化教学)。其次,要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从认知发展的维度设计教学方法,可以从感官体验法、形象表征法、概念符号设计法,三个层级进行设计,也可从其它维度设计,比如行为取向法、社会生态取向法、自然取向法、多元智能教学取向法等。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三个部分进行,也就是准备活动、发展活动(导入、新知学习/建构、巩固练习、迁移应用)、综合活动(整理、评估、布置作业)。
还有几点很收益的观点是:
为什么给孩子贴标签?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如:他是孤独症通常就有这种行为、智力障碍学生数学就是学不好等等,但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贴标签呢?因为我们不够了解他们,只能给他们贴个标签,让这件事情就这样吧。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学生就不会给孩子贴标签,就会想办法找到问题的原因,让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结束。
针对孤独症孩子的教学也与王教授进行了交流,她说不要这么说,不要认为孤独症孩子的课堂是怎么样的,也不要把他们看到孤独症认为就怎么样。你要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孩子的能力进行个别化教育设计,个别化教育设计是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不管障碍类型是什么、程度怎么样,你总能找到她的起点进行教育才能有效教学。如果一个班级差异太大,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设计教学,在组内又融入个别化教育目标,界定障碍类别没那么重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才最重要。
是啊,有时候我们看起来很着急,看起来束手无策,但回过头看看,或许只是没有找对方法而已,要记住: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只要你不回避与退缩,迟早会听到生命的掌声。立足学生才能成就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