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正如你翔翼疼痛说
你过得好不好,其实与他人无关

你过得好不好,其实与他人无关

作者: 弘丹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17:41 被阅读4701次

周末,骑着共享单车,来到浦东图书馆的路上,想到了人文地理这个词。

人文地理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和美国的人文地理就是不同的。

人文方面,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追求民主自由。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强调集体观念。

1

地理方面,在美国看到的自然风光大多是粗犷的,宏伟的,一览无遗的。与中国的风景很不一样。中国的风景往往是秀丽的,曲径通幽的。

美国布莱斯峡谷

人最开始都是像大自然学习的。也许,不同的地理风貌,也是造成中国和美国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原因之一。

美国的自然风光是粗犷的,宏伟的,一览无遗的。相对来说,美国人也更为简单。

中国的自然风光,是秀丽的,是曲径通幽的。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最美的,深入到内里,会看到更美的风景。相对来说,中国的人际关系也更为复杂,我们讲求的是含蓄,内敛。

2

因为中国推崇集体主义,个人的特征就不要太明显,融入集体是第一要义。如果你的个人特征太明显,在群体里就会显得很突兀,而且无法很好融入群体。中国人喜欢抱团,喜欢加入各种社群,用社群来区分自己,这些都与崇尚集体主义有关。

中国的山水画中,人物是模糊的,没有五官特征,强调的是意境之美。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的形象是模糊的,五官不是特别分明。不少年轻人,不是昂首挺胸的,总是低头含胸,没有精气神。

西方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他们的艺术品、雕像,人物是非常写实的,五官分明,形象鲜明。我喜欢西方人的昂首挺胸,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阳光自信的。

3

中国人推崇的是集体主义,因此你过得好不好,要看你在集体里的地位。你过得好不好,是要表现给别人看的。因此,很多中国人,一辈子为了他人的眼光而活。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自己过得好不好跟别人无关。而且,他们特别重视隐私,自己过得好不好,与别人无关,因此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生活。

在洛杉矶时,我去富人区比弗利山庄逛了一圈。发现富人区的隐私保护比普通的小区做的更好。越富有的人,家门前的屏障很高,几乎看不到主人家的房子。他们用高高的绿色屏障挡在了家门口。美国人大多是独栋的别墅式样的房子,他们的房子不太高,一般就两层楼,隐藏在大树底下。

我所在的浙江农村,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子,村民们住的也是类似独栋别墅式样的房子。但中国农村的别墅是高高耸立的,一般是三层楼以上,恨不得别人看到自家房子的宏伟。有些人会花百万来装潢房子的外墙,越豪华,显示自己越有钱,与美国富豪们的低调截然相反。

在国内生活,大家觉得压力很大,是因为你过得好不好,不是自己算了,是靠跟别人比。仿佛比别人过得好,自己就更幸福。就算你自己不在乎,你的家人会在乎。他们会拿你的生活跟周围人去比较,因此也会各种催促。催买房买车,催结婚,催生孩子,生了孩子之后,还会各种比较孩子上的学校,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各种才艺……一辈子都被困在各种比较之中。

4

在美国,感受最深的是自由。

美国是鼓励特立独行的。在中国,当你与别人不同时,会觉得比较难受,因为我们强调的是合群。而在美国,是鼓励你与别人不同。你可以选择与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别人也不会对你指指点点。

美国人的自由和民主是有制度保障的。采用三权分立的结构,使得各个权力之间形成良性的制约关系,从而避免了多数的暴政。

在美国,民众是可以自由评论总统的。像特朗普的一些行为,在民间,人们会在茶余饭间自由地谈论。

5

我们常在谈论,中国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失。中国的父亲们都忙着追求权力和名利,很少在家庭中出现。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大禹治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因此,父亲们的缺失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而在美国,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美国家庭,都是夫妻双方共同教育孩子。父亲并不会从家庭中缺失。美国总统就职时,他的妻子儿女都会亮相,一同来见证这个特殊的时刻。而在中国,称呼妻子为“内人”,是不应该登上大雅之堂的,只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

西方推崇的是“Lady First”的文化,一位女士在西方会比较受到重视。比方说,在等待电梯或者进出入门时,不管男士的职位多高,他都会让女士先进入,优雅地给女士开门。即使如此,西方的女性还在为自己的权利奋斗。而在中国,还做不到Lady First,但我们似乎对此并不觉得怎么样。相反,能够嫁给一位高富帅,从此衣食无忧,吃喝玩乐,不需要工作,才是很多女性的追求。

6

很多美国人,到了周末,就不谈工作,出去旅行或者回归家庭。相对而言,他们更注重休闲。比如,在美国期间,遇到日全食,有些小镇就因为日全食而放假一天。一些老外不工作,就排排坐在草坪上观看日全食。小镇上的所有餐馆都关门了,但中餐馆依然是营业的。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一生劳苦,很少有休闲的时候,只知道干活,却不知道享受。美国之行,让我看到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我意识到,生活,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我终于懂得了朱光潜的那段话: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7

在美国,整体而言,印度人在职场上比中国人发展的好。印度高管的比例也比华人要多。比如,微软的CEO萨蒂亚·纳德拉就是一位印度裔,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也是印度裔。

有人总结,印度人特别会说,而中国人往往埋头干活。印度人干活干不过中国人,但在职场上,却升迁地比中国人快。

在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祸从口出”,“巧言令色,鲜矣仁”,我们的文化就是让我们要少说话,多干事。潜移默化中,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真的是非常深远的,有时候,你已经离开了这个文化的环境,文化的烙印还在你的身上。你不知不觉还是按照原先的行为模式在做事。

就像之前写的文章《旅行,是一种后天混血的过程》,当你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模式,你也就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

比如,美国之行让我意识到,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不应该由别人来决定。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由自己说了算。

在推崇集体主义的同时,我也应该学习个人主义的精神。把自己当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我们可以选择要用怎样的方式来生活,我们该昂首挺胸,自信地生活。

我们都是普通人,如何过好自己普通的一生,让自己的一生充实而幸福,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我是弘丹,

喜欢我的文章手动点个喜欢吧~

相关文章

  • 你过得好不好,其实与他人无关

    周末,骑着共享单车,来到浦东图书馆的路上,想到了人文地理这个词。 人文地理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和美国的人...

  • 长大了要做好 每个人都会离开的准备

    她过得好不好, 是她的事。 与你无关, 你过得好不好, 她并不知道, 与她何干, 各自安好。 若不努力, 除了年纪...

  • 你的幸福与他人无关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你过得好不好只跟自己有关系,与他人无关。虽然话是简单易懂,有些人还是会钻牛角尖。 不必去羡慕人...

  • 最实用的三种结尾方法

    一、《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凡事比较》 你过得幸福与否,其实与他人无关。 可一旦你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基础之...

  • 你与他人的一切关系,都是你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亲密关系》读书笔

    别人身上那些让你讨厌的特质,其实你身上也有。 他人惹得你生气或痛苦,其实源于你自己的内在创伤,与他人无关。 这些论...

  • 爱要勇敢争取

    爱与不爱其实只关乎自己,与他人无关,与外界无关。因为爱与不爱都只是你个人的体验,生活也只是你自己的。自己的人生只有...

  • 你的婚姻生活好吗?

    婚姻生活过得好不好,只看一点婚后是否比婚前生活过得好? 这个好和物质无关,和他人也不关,只和一点有关,那就是你的心...

  • 我听过最心酸的一句话。

    1.“欣喜忧愁无从分享,欢笑落泪不能拥抱”,字字戳心。 你过得好不好,与世界无关,因为没人在乎。 2.相忘于江湖,...

  • 相爱又如何,再相见已是陌路

    她想,如果有一天和他再相逢,他问过得好不好,她会怎样回答呢? “现在问这个又有什么意义?我过得好与不好,都与你无关...

  • 品味生活12:好好爱自己,活成自己的模样

    生活,其实就是简单的幸福,幸福的简单————活成自己的模样! 生活总归是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无关,他人的也与自己无关...

网友评论

  • 蕭鍾傑:很有感触👏👏👏
  • 紫陌草8:至少不想逼自己刻意合群这点,我还是羡慕美国人的。
  • eafc6c128f4e:目前深陷在比较的圈子里无法自拔,还有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生活
  • 大雨毛:朱光潜那段话说得很好啊,可是对于财务不自由的人,对于贫穷的人来说,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的生活让他们根本无暇也无心去领略和享受生活
  • 那年夏天的欧阳:老师也生活在上海吗?
    弘丹:@妃菲信子 恩恩,在上海哒
  • 柚稚妈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150730f8c413:要不是看到你后面的总结,我可能就以为你是个崇洋媚外的中国黑了,各种外国怎么怎么样,中国又怎样了。不过最后的总结让我感受到,你可能只是想在中国的基础上,吸收好的,变得更好。
    弘丹:@daijs 感谢你的理解,已经被骂了
  • 欣悦生化:说的对,我现在做自己想做的,坚持下去,这样也许会成功
    欣悦生化:@弘丹 好
    弘丹:每个人对成功定义不同,不管是否成功,都可以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
  • d625e460b42c:浦东图书馆是我进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当时就觉得很不错
    d625e460b42c: @弘丹 如何我还在上海做事,一定去见见作者
    弘丹:我很喜欢浦东图书馆,周末常常去
  • ff050aca2749:在美国个人主义的背后,是冷漠地“自私”。
    弘丹:@恶魔人 我没有说的不堪吧
    ff050aca2749:@弘丹 既然都你都这么说,何必把中国人说的真的不堪呢?
    弘丹:这个要看个人,那种社会都有冷漠的,自私的人。我接触到的美国人倒还是挺热情的。
  • 码字者:印度人有语言和技术优势
    弘丹:在语言和技术上,印度人确实是厉害的。
  • 强者孤独:受人文教育的差异化,后天的读写不同,所放出的音乐自然格调不同。
    弘丹:正是如此。
  • 岩桐诗社:经历是很重要的,你的行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弘丹:经历过的,会有比较深刻的感悟。
  • 16b0db2b9b1b: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好处与不足。主要还是看人
    弘丹:恩恩,是的,这个观点很客观。
  • 路過你的世界:“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弘丹:总结的真好~
  • 张佳玮8:每次我告诉自己生活是自己过的,但每次听说以前认识的人过得有多好,心里就一阵难受,气自己那么笨,气自己那么差
    弘丹:这种比较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放下的,慢慢来,给自己时间。
  • 56362a9605fa:同等聪明的印度人和中国人, 印度人确实有优势, 而且这些人很抱团, 一个拉一个, 就把一批人都弄上去了, 你还没法生气 --- 很多印度人兼有东方人的刻苦, 本国人的口条和西方人的狡诈, 加在一起那是相当令人讨厌.
    弘丹:@webwombat 恩恩,我工作中,也和不少印度人合作过,工作合作还是挺愉快的。生活中就没什么交集了。
    56362a9605fa:@弘丹 我见过,也合作过很nice的印度人, 工作勤奋,态度和蔼,水平专业, 而且相处很愉快,不是那种客气或者礼节性的nice, 是真的就是那样的人;也见过挑剔,精明, 咄咄逼人,斤斤计较,一碰就着的印度人, 这个还是看人, 当然总体上这俩群体确实混不到一起去, 除掉互相瞧不上的因素,怎么说呢,印度人用我们的眼光来看太虚了(虚浮的虚,不一定是虚伪),我们在印度人的眼光里可能太死板安静了。
    弘丹:听国外的朋友说,华人和印度人是两个不怎么往来的群体。
  • 练习本_0daa:中国很大,有很多地方。各种文化。美国才四百来年的历史所以没法比。
    弘丹:恩恩,我写的还是比较肤浅,个人的观点,还不够全面。
  • edc6b6089bae:那么好的文章不应该被那么少的人看到!
    弘丹:感谢亲爱的认可,多帮忙转发呀,让更多人看到。
  • _铕點亂_b029:写的真是深刻,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弘丹:不一样的文化,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作为个人,可以取两种文化的精华。
  • 161f09651b9e:传统文化的陷进太深。
  • ca00588a2f73:赞\(≧▽≦)/

本文标题:你过得好不好,其实与他人无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we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