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琴史》// 论音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0:57 被阅读96次

第六卷

《伯牙鼓琴图》元代 王振鹏  绢本 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论音(意译)

音乐之产生,本源于人之情感。

遇太平之世则音乐安详和乐,

逢政事苛猛则音乐忧怨愤怒,

悼时局危难则音乐哀愁思结,

这些都是君子之常情。

出于真情,发于乐器,传于乐声,

彷如影子与声响一样迅捷。

然而君子之情

虽安详和乐,而不忘告诫劝勉;

虽忧怨愤怒,而不忘忠信敦厚;

虽哀愁思结,而不忘扶助支持。

所以,君子作乐,也多变多换,

不可以恒保固式不变。

《伯牙鼓琴图》(局部)

善于创作音乐的人,犹如作诗,

也是以己之意揣度他人心思,则得其志。

八音之中,惟弦乐最易表现人情,

而弦乐器之中,没有贤于琴的。

所以,

听其声之和谐,则欣悦喜跃,

听其声之悲伤,则蹙鼻愁泣,

常人皆如此,不必等待并依赖知音。

若是知音,则可默记众人心而预知未来,

比如

师旷预知楚师之战败、

钟子期辨识伯牙之志。

古之君子无故不撤琴瑟,

并非主要为了自己,也为他人。

雅琴之音,

导养神气、调和情志、

抒发幽愤、感动善心,

而听琴的人也皆如此。

怎像其他音乐,

只为了娱心填耳、佐欢悦听,

且以此为风尚呢?

《伯牙鼓琴图》(局部)

古之音乐旨趣,淳静简略,

经战国暴秦,乐师逃散,损失甚多。

然而那些故曲留名,流传下来还算不少,

《琴操》所记载的皆是汉代曲目。

因此,

刘琨知《清角》,嵇叔夜所谓:

“初涉《渌水》,中奏《清徵》。

雅昶唐尧,终咏《微子》”。

其中包含琴曲和引,有《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

都是嵇叔夜常奏之曲,今人也罕知。

蔡氏五曲,所谓《游春》《渌水》《坐愁》《秋思》《幽居》,

今人认为奇声异弄,是难以弹奏的琴曲,

而嵇叔夜特别指评为“淫俗之曲”,

并且说:“趁机临时充数的乐曲中,

也有可供欣赏的”,就是说那些并非古曲。

汉儒创作的琴曲,尚且不是古之所传,

何况魏晋之曲!

大圣遗音 琴名

南朝宋国有琴人嵇元荣、羊盖之辈,

率先创作新声,偏离古声更加远了。

柳吴兴常以此为恨,于是写了《清调论》,

并附上《乐议》,今已散失。

可惜啊!

唐代琴工重新以声称呼各家,

说:马氏、沈氏、祝氏,

又有裴、宋、翟、柳、胡、冯家声。

师从不同师门,学也随之各有所别,

导致至今同名而异曲者增多。

虽然如此,古乐能被今人弹奏,

唯独琴乐没有荒废,

有志于雅乐者,若舍琴还有何可观?

哪里去找夔、师旷这样的琴师啊,

与他们畅谈古乐至理!

探源于古,而作《论音》一文。

唐琴 大圣遗音  灵机式   故宫博物院藏

论音(原文)

音之生,本于人情而已矣。夫遇世之治则安以乐,逢政之苛则怨以怒,悼时之危则哀以思,此君子之常情也。出于情,发于器,形于声,若影响之速也。然君子之情虽安以乐,而不忘于戒劝;虽怨以怒,而不忘于忠厚;虽哀以思,而不忘于扶持。故其为声,亦屡变而数迁,不可以为常也。

善治乐者,犹治诗也,亦以意逆志,则得之矣。夫八音之中,惟丝声于人情易见,而丝之器,莫贤于琴。是故听其声之和,则欣悦喜跃,听其声之悲,则蹙頞愁涕,此常人皆然,不待乎知音者也。若夫知音者,则可以默识群心而预知来物,如师旷知楚师之败、钟期辨伯牙之志是也。古之君子不撤琴瑟者,非主于为己,而亦可以为人也。盖雅琴之音,以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摅发幽愤、感动善心,而人之听之者亦皆然也。岂如他乐,以为慆心堙耳、佐欢悦听,以为尚哉?

古之音指,盖淳静简略,经战国暴秦,工师逃散,其失多矣。然其故曲遗名,传者尚多,《琴操》所纪皆汉时有之也。故刘琨知《清角》,嵇叔夜所谓“初涉《渌水》,中奏《清徵》。雅昶唐尧,终咏《微子》”。入言其曲、引,有《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皆叔夜所常为者,今人亦罕知之矣。夫蔡氏五曲,所谓《游春》《渌水》《坐愁》《秋思》《幽居》者也,今人以为奇声异弄,难工之操,而叔夜时特谓之“淫俗之曲”,且曰:“承间簉乏,亦有可观”,盖言其非古也。汉儒所制,尚且非古,况于魏晋之曲乎! 

宋世有琴工嵇元荣、羊盖之俦,率造新声,去古益远。柳吴兴常以叹恨,乃著《清调论》,并上《乐议》,今逸矣。惜哉!唐世琴工复各以声名家,曰:马氏、沈氏、祝氏,又有裴、宋、翟、柳、胡、冯诸家声。师既异门,学亦随判,至今曲同而声异者多矣。虽然,古乐之行于人者,独琴未废,有志于乐者,舍琴何观?安得夔、旷之徒,与之论至音哉!原于古,作《论音》。

注释:

蹙頞(cù è):愁苦貌。頞,鼻梁。摅:表示,发表。

慆:喜悦。堙:堵塞。佐欢:助兴。工师:乐师。

刘琨知《清角》:事出陈旸《乐书》卷一百十九:“……东汉刘琨亦能弹雅琴,知《清角》之操,则雅琴之制自汉始也。”刘琨,字越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善文学,通音律。

嵇叔夜:即嵇康。“初涉”四句:出自《文选·嵇康》

雅昶(yǎ chǎng),典雅流畅。

承间簉乏,亦有可观:出自嵇康《琴赋》:“王昭楚妃,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簉乏,临时充数。

琴史新读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 读《琴史》// 论音

    第六卷 论音(意译) 音乐之产生,本源于人之情感。 遇太平之世则音乐安详和乐, 逢政事苛猛则音乐忧怨愤怒, 悼时局...

  • 诗评读悟——辛丑诗草之四十九

    66、采桑子· 步韵高主编《柳下偶得》,读《国琴评诗》有感 文/朱振林 诗评琴奏音清越,论涉西东。语暖三东,...

  • 论琴与音

    可以称国乐、以其恢宏著名的大概有编钟,而琴走的是民间路线,算得“国民乐器”,是典型的民族乐器。 但两者严格来说都是...

  • 论琴与音

    可以称国乐、以其恢宏著名的大概有编钟,而琴走的是民间路线,算得“国民乐器”,是典型的民族乐器。 但两者严格来说都是...

  • 读《琴史》// 叙史

    第六卷 叙史(意译) 古琴, 是让人远邪恶、复本性、乐道忘忧的乐器。 三代贤者,自天子至于士,没有不喜好的。 自汉...

  • 读《琴史》// 孔子

    卷一 孔子(意译) 孔子生于周朝之末期, 遭逢鲁国之乱政, 乘车环游天下却怀才不遇于世间。 当时鲁定公十四年,孔子...

  • 读《琴史》// 周公

    卷一 周公(意译) 周公凭借圣人之才辅佐文王、武王 平定天下,建立王业, 又以丞相之尊辅助成王治理国邦, 以致天下...

  • 读《琴史》// 文王

    卷一 文王(意译) 文王在纣王之时,独自推行仁政, 养老慈幼,礼贤下士, 常中午无暇吃饭以接待贤士。 伯夷、叔齐、...

  • 读《琴史》// 伯牙

    卷二 伯牙(意译) 伯牙,古之善于弹琴的大家。 相关记载见于春秋之后, 杂记也见于诸家之书。 曾学鼓琴于成连先生,...

  • 读《琴史》// 陶渊明

    卷四 本卷论述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古琴艺术的发展,载有陶渊明、董庭兰、薛易简等文人琴家琴事。 陶渊明(意译) 陶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琴史》// 论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k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