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大乐必易-中华古韵律常识之乐器八音

大乐必易-中华古韵律常识之乐器八音

作者: 弥笃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11:21 被阅读0次
古乐器八音

华夏古音起源:《诗经》,载有自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首古代乐歌。字里行间多述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等,这意味着当时的音乐已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深入广泛地渗透;另更早期也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又增一弦为七弦。琴为古之八音中乐器丝这一类别的一种,这更说明了我华夏文化在音韵领域的积累之古早。

乐器八音:《周礼·春宫》中述,“八音”就是我国按乐器的制造材料对乐器进行分类最早的方法:金(钟、铃等)、石(磬qìng等)、土(埙xūn等)、革(鼓等)、丝(琴、瑟等)、木(柷zhù、敔yǔ等)、匏páo(笙shēng、竽yú等)、竹(管、箫等)。又见《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览古老相传八音乐器的材质,以及部分器物之古品相。

曾侯乙编钟

金,古代称铜为金,指钲zhēng、钟、镈bó一类的金属乐器。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xiǎng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chún于、勾鑃diào,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1977年9月,在距今2400年前的一座大墓,出土了震惊世界的一件乐器,那就是战国曾国国君的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钢琴有七个八度,曾侯乙编钟有五个半八度,音律很宽广。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有关部门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调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也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完好、音律最齐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国石磬

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正字通·石部》:“石,乐器名,八音之一。”一般用石、玉制成,因大小厚薄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

土,是指用陶土制成的乐器,比如缶fǒu、埙等。歌唱时击缶为节奏,《史记》中有蔺lìn相如迫秦王击缶的记载。古时候的音乐最初是宗庙典礼祭祀的雅乐主流,但由于周王的权力向各诸侯国下移,逐渐沦为各地诸侯的宫廷俗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秦王击缶讲的就是当时为人奏乐相娱有失身份,所以秦王会借此在公开场合羞辱赵王: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会于渑miǎn池,秦王要求赵王鼓瑟后,蔺相如成功以死逼迫秦王击缶以回礼挽回颜面。

陶制的埙在古代就是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

革,是指皮革制作而成的乐器,比如鼓。鼓和钟大都用于祭祀、舞蹈、庆贺、战争等方面,所以钟鼓往往合称,《诗经》中就有“钟鼓乐之”的诗句。“鼓”被称为“八音之领袖”。在原始社会,击鼓可能是氏族部落传递某种信号或者震慑、驱赶野兽而用。

古琴

丝,是指弦乐器,如琴、瑟、筝、琵琶等,因其弦多以丝为之。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zhēng、羽。后来文王囚于羑yǒu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琴。“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清中期金漆彩画柷 打击乐器敔--故宫博物院

木,是指木制乐器,如拀zhù、敔yǔ、木鱼等。拀,亦名椌qiāng,形如方斗,上广下狭,敲击声音极响,多用于奏乐时指挥起止。敔,亦名楬 jié,状如伏虎,用于雅乐结束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柷,乐木空也,所以止音为节”。所以鼓敔谓之籈zhēn。——《尔雅释乐》

民国龙凤纹笙 19世纪晚期的笙,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匏是类似葫芦的草本植物,匏类乐器是指笙、竽一类的乐器。笙是中国古老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而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吕氏春秋. 仲夏纪》高绣注:“竽,笙之大者”。另《诗经》的《小雅.鹿鸣》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

著名音乐史学家刘正国教授仿制的古籁

竹,是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比如笛、筑、籥、笳、箫、管、篪chí、籁一类竹制的吹奏乐器,其中“箫”指排箫。制作笛的材质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就是各种竹类(蕲竹、苦竹、紫竹、白竹、湘妃竹等),于是笛又称竹笛。 《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xī、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此前多用兽骨,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1983年到2001年之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分三批一共出土的40余支管状乐器, 无吹孔,有指孔。经测定,这一批骨乐管的时间跨度长达7800年到9000年之间,骨龠yuè多由仙鹤、大鹰等猛禽的翅膀尺骨制成。)

相关文章

  • 大乐必易-中华古韵律常识之乐器八音

    华夏古音起源:《诗经》,载有自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首古代乐歌。字里行间多述如:《诗经·周南·关雎》:“窈...

  • 遇见·音乐之美

    音乐中的“乐”,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五声八音总名。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器,即合奏,精通音乐的人古...

  • 大乐必易-中华古韵律,古琴十大名品

    琴为八音之首丝一类的乐器,在文房四艺中同样位“琴棋书画”之首,这说明了古琴在华夏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古琴的历史悠远...

  • 大乐必易 大礼必简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礼记•乐记》

  • 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 《周礼·春官·大师》云:“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 白描画【李清照】之忆婉约宗主李易安

    白描画【李清照】 之忆婉约宗主李易安 诗作者:农夫 不让须眉书韵律, 诗词婉转最出奇。 易安居士铭千古, 翰海词林...

  • 明末清初武学家吴殳与程朱学派大师陆世仪

    古之学者往往修习六经,曰:《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之儒者要求学生须掌握六艺,曰:礼、乐、射、御、...

  • 最强大脑(十五):语文知识轻松记3

    第二节 文学常识记忆 在语文学习中有两大必背知识:文学常识、诗词文章。文学常识不仅仅指的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知识,还有...

  • 舞蹈奇厮

    舞;从无从舛,乐也,用足相背。舛,即两足之相背也。古之舞为人执牛尾而舞之形,今之舞者,泛类也,即人按一定之节奏韵律...

  • 自远堂琴谱序

    自远堂琴谱李序 琴制最古为八音之【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一而丝乐之首也,其法制体用见于经传者,既详且备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乐必易-中华古韵律常识之乐器八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tx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