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随五味所宜

作者: 清欢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1-09-17 19:22 被阅读0次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

这段经文讲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分别阐述五脏患病之后适宜食用五味中的哪一味,并逐一举例说明,为本段的重点。

葵:菜名,指冬葵。依据五行归类,肝与青色相应,所以肝有病就会面色发青,适宜吃甘味的食品,如粳米、牛肉、大枣、葵菜等。

心和红色相应,所以心有病就会面色发红,适宜吃酸味的食品,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

薤:野菜名。鳞茎名薤白,味苦。俗称“小蒜”。肺与白色属于同一类,所以肺有病则面色白,适宜吃苦味食品,如小麦、羊肉、杏子、野蒜等。

豕:猪。藿:豆叶。脾与黄色属于同一类,所以脾有病就会面色发黄,适宜吃咸味的食品,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等。

黄黍:即糯小米,北方叫做黄米,又叫黍子。肾和黑色相应,所以肾有病就会面色发黑,适宜吃辛味的食品,如糯小米、鸡肉、桃子、葱等。

这段讲的肝宜甘、心宜酸、肺宜苦、脾宜咸、肾宜辛,与《宣明五气》篇的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二是分别说明五味食物的具体作用。比如,辛味的食物有发散作用,酸味的食物有收敛作用,甘味的食物有缓和作用,苦味的食物有干燥和坚固作用,咸味的食物有软化硬块的作用。

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味道,各种性味,分别对某一脏气有利,有的发散,有的收敛,有的缓和,有的干燥坚固,有的软化,作用各不同。

三是五种谷果畜菜对身体的作用。五谷:粳米、大豆、小豆、麦、黄黍。五果:桃、李、杏、栗、枣。 五畜:牛、羊、豕、犬、鸡。 五菜:葵、藿、薤、葱、韭。

药物是用来攻击病邪的,五谷是用来营养身体的,五果是用来作为辅助营养品的,五畜之肉是用来补益身体的,五菜是用来补充食品营养不足的。

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把谷、肉、果、菜的气味适当调和后食用,才能补养身体的精气,有益健康。在治疗疾病时,也应根据季节气候,以及五脏功能性质、病变特点等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利用药物食品的五味属性。

相关文章

  • 病随五味所宜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

  • 中药之五味

    五 味 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是其主要讨论...

  • 悟医道真(八百四十三)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五脏之病与虚,其证治固如是已,然五味以养五脏,其食亦各有所宜焉。 肝...

  • 悟医道真(八百四十九)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

  • 摘抄

    上菜须知 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

  • Let me show you a few life style

    (與艾有關的幾個小竅門) 《黃帝內經·異法方宜》“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臓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 ...

  • 古语最经典的艾灸语句

    古语最经典的艾灸语句 1、 中医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是扎针灸治不好的病,应该...

  • 死病老残心苦煎(轱辘体)旧作

    【阳春】 死病老残心苦煎,悲丝泣路涕临轩。 浩然意气随流水,抑郁心结入药单。 自古雄才宜短命,向来遗世损红颜。 凤...

  • 精读《黄帝内经》(第198天)

    【宣明五气篇】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

  • 五律.张狂

    老至宜随性,张狂或可容。 果摘枝自挺,缚解魄魂清。 入世情常困,休闲性复生。 舒心身不苦,久抑病方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病随五味所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ds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