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师言师语想法河南教师读书会
这是一本关于“言修”的书

这是一本关于“言修”的书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1-04-22 06:07 被阅读0次

文      梁树丽

张爱敏工作室共读书目4

读这本书,我很容易把它和先前读过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非暴力沟通》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管是父母和孩子,还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都是一理,说的直白点,沟通就是让我们学习好好说话。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沟通障碍是情绪,我们无法和他人达成共鸣或彼此理解,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情绪因素在里面,以至于我们我们被情绪左右了行为。

所以,我说沟通是一种修行,管理情绪是一种修行,说话更是一辈子的修行。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的内容设计,它很简单,起点就是从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和专业发展出发,探讨优秀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时应具备的艺术和技巧。

它又明确。书本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关注的是班主任的心理修炼,帮助其增加内在能量,提高内在休养,增加教育智慧。而后半部分则是以术释道,讲沟通方法,用教育观念和智慧化教育为无痕,让学生在关爱中获得自我成长。

如果用一句话诠释这本书,那就是先改造自己,再改造世界。这本书传递的理念就是修,修身,修心,修行,修为,这是一本“言修”书,也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沟通,需要语言传递,而语言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能量,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传递的能量往往负面的多。

比如监考的时候,思雨同学很狂躁,他处于坐卧不安状态,一会用笔敲桌子,一会和旁边的孩子说话,一会做夸张的动作,总之,他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这样的孩子自然让我们苦恼,通常情况下和他沟通我们用的大多是祈使句“坐好!”“别说话”,“再烦人就出去”……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沟通很无力,因为他无所谓的态度诠释了一切。

而我们往往会被这样的态度激怒,于是沟通的结果直接点燃了彼此,这样的沟通显然无效。

我们批评学生是为了寻求合作,而不是给自己寻求一个“敌人”,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安顿自己的情绪。

他为什么不能遵守考场纪律,很简单因为他什么也不会,而且又找不到打发时间的方式,自然只能用影响别人来寻求安慰。

与其批评他,不如去理解,安慰甚至给他认同感。

“百无聊赖坐到这里是不是让你很痛苦?是不是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安顿自己的狂躁?”

他点点头。

我递给他一张草稿纸,上午监考的时候他在草稿纸上涂鸦,我决定给他一个打发时间的理由。比如物理试卷上有一个茶壶,我示意他画出来,他摇摇头觉得太难。我一笑,让他观察形状,他说是椭圆形,我随手画了一个椭圆,然后再下面又画了稍大点的椭圆,茶壶就出来了。

他哪里知道我是学习国画的,这样简单的形状自然是a piece of cake但对于他却是很大挑战,他有了兴趣,自然安放了自己的狂躁,整个考场又归于平静。

以静制动,或许这就是沟通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吧!

语言是最伤人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总是会用评价和惩罚作为依托,我们总是太自以为是。

比如学生上课违纪,我们通常会训斥他,然后我们很自然地会加上“到学校啥也不干,上学有啥用?你长大了能干啥……”这些都是评价性语言。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评价转换为表达感受,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情绪。比如“你的做法让我感到难过”“我为你感到痛心”………

其实当我们把第一人称“我”,转换为第二人称“你”的时候,我们的沟通就变得不同,这才是有效的。

就拿惩罚来说,有直接惩罚和间接惩罚,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偏向间接惩罚。比如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我们罚他不能看电视或者学生上课捣乱,我们不让他进教室……这些间接惩罚会让沟通的效果处于矛盾激化状态。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那就让老师批评他好了,这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学生上课捣乱,那就以必须补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惩罚他就好。我们要学会就事论事,不捆绑,不强加,不随心所欲。

掩卷而思,我们会发现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于我,我更需要加强语言方面的休养,会说话,说好话,好说话,让语言传递的是一种能量,一种影响。

好好说话,沟通无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是一本关于“言修”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jz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