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真性与真情点燃一个人的灵魂,炙热了他的生命。也照亮了周围混沌的人间,使世俗的人们看到了爱与希望。
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浪漫,一生执着于生命的纯净与完美。
01
1915年12月5日,19岁的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
此时的张幼仪刚满15岁,为了这场婚姻从中学缀学。犹如刚从泥土中钻出来的一株苞谷,青涩之中弥漫着泥土的质朴。稚气未脱,混沌未开。在徐志摩眼里除了土气,就是俗气。
1918年9月徐志摩去美留学。两年后横渡大西洋到英国,结识了林长民与其女林徽因。
这一年林徽因16岁,犹如清晨丁香花瓣上的一滴露珠,清纯之中浸透着灵魂深处那仿佛微微颤动的灵性。凌波微步,翩跹绝尘。徐志摩为之惊艳与倾倒。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 飞飏,飞飏,飞飏——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飞飏,飞飏,飞飏——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节选
02
1921年春天,张幼仪因思念徐志摩,来欧洲看他。此时徐志摩正迷恋林徽因,强廹要与她离婚,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1922年在柏林生次子彼得后,两人协议离婚。徐志摩再没回头看她一眼。
徐志摩永远孩子般单纯的大脑中只有爱与自由。一边是对美好爱情的执著,一边是对旧式婚姻的厌恶。在世俗的眼里,他痴情到癫狂,绝情到残忍。
同年11月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听说后,也随即回国。
1923年1月7日,在梁启超的撮合主持下,梁思成与林徽因互定终身。1924年6月,梁思成与林徽因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28年3月21日,两人在加拿大渥太华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节选
03
徐志摩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曾在美国西点军校留学,时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醉心于工作前程,便经常让徐志摩陪伴自己的妻子陆小曼。
陆小曼,弹得一手好钢琴,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尤其擅长水墨丹青,能歌善舞,还演过几部戏剧。她精通英语和法语,17岁时就在外交部做翻译。长相清丽甜美,胡适曾说:“陆小曼是北京城里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
当时陆小曼19岁,正是一朵娇艳的牡丹怒放,富丽堂皇,艳光四射。她惯于享受万人瞩目的生活,不甘于死水般平淡的婚姻。而徐志摩正徘徊在失恋后的低迷失意中。两个孤寂的灵魂寻得了彼此的慰藉,再加上两人情趣相投。于是两人很快坠入热恋,平静的生活腾起滚滚的气浪。徐志摩为她写下了一大卷浓烈炽热、深情绵绵的《爱眉小札》。
1925年,个性独立敢爱敢恨的陆小曼不顾王赓拿枪抵着她的脑袋,与他离婚。并偷偷打掉了他的孩子,导致终身不能生育。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正式举行了婚礼。时年,徐志摩31岁,陆小曼23岁。这场婚姻,几乎遭遇所有人的反对。最后徐志摩请梁启超出面才摆平。
我等候你。 /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 如同望着将来, /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 你怎还不来? 希望 /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 你的笑语,你的脸, / 你的柔软的发丝, / 守候着你的一切; /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 枯死——你在哪里?
——徐志摩《我等候你》节选
04
婚后,陆小曼依旧是一个富贵而妖娆的女子。爱跳舞,爱交际。同时为治胃病染上了鸦片瘾,挥霍无度。徐志摩爱她,疼惜她。不得不同时在多所大学任教,以挣家用。
1931年11月9日,徐志摩托朋友关系搭乘免费的“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去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演讲会。飞机因大雾撞上济南开山,徐志摩遇难。时年34岁。
徐志摩天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生追求着梦幻般的爱情。或许,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甚至是只适合恋爱而不适合结婚的。然而,正是他单纯而不掺杂质的生命激情富于了他耀眼而多姿的短暂人生,成就了他诗歌的清新、真挚与浪漫。
徐志摩是真正的为生命而活,非为生存而活。也或许,他正是通过燃烧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侵蚀。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 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徐志摩《我有一个恋爱》节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