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孩子都上高中了,坐个地铁你都要跟着,她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虹桥那么远,她从没有去过,我担心她会迷路。”
“她都这么大了,自己会问路。再说了,就算走错了,大不了多绕一点路,下次她就有经验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放手让她自己飞呢?”
“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又不要你送,你哪来那么多的话。”老公不高兴了。
“唉!三观不同,真是悲哀。”
“又来矫情!世上三观不同的夫妻多了去了,过日子就是吃饭睡觉。”
“……”

新婚不久的“小丫头片子”在后台给我留言:“老师,‘三观’看起来那么高大上,婚姻里的三观具体怎么去衡量?”
认真思索了好几天,我为“小丫头片子”写下这篇文。
在我眼里,高大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落地到婚姻里就是爱、性、钱。
一、 先来说说世界观---爱
大多数人谈到蒋介石与宋美龄,都认为他们是一对政治夫妻,我却不这么看。

首先,他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年轻漂亮的陈洁如也是蒋介石费尽心思才追到手的,陈洁如是典型的旧式女子,虽然也受过新式教育,但她追求的是小富即安的现世夫妻,做不了蒋介石的灵魂搭档,婚礼再隆重,证婚人再大腕,婚姻注定也是一场悲哀。
如果说蒋介石一开始追求宋美龄是出于政治联姻,但遇见以后,他们才是一对真正相濡以沫的好搭档。宋美龄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0岁时,远渡重洋赴美国读书10年。她脑子里既有母亲传输的传统观念,也有从西方汲取来的先进思想。加之受大姐宋蔼龄、二姐宋庆龄的影响,她胸怀大志,面向世界。
为了求同,蒋介石尊从妻子,皈依基督教,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爱好,使得他们有共同交流的话题,饭后,夫妻俩清茶一杯,手执圣经,怎么看都是一副岁月静好的画面。

日军轰炸重庆时,炮声隆隆中,宋美龄亲自上前线慰军,陪着夫君辗转于枪林弹雨中,前线阵营几番遇险,只为振奋士气;
西安事变中,宋美龄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带着以死相随的决心,怀揣短枪去西安救夫,促使西安事迹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亲赴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并在美国众、参两院发表“战争与和平”演说,呼吁美国及世界各国支持中国抗日,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在蒋介石的眼里,宋美龄不仅对自己有情有义,对自己的事业也是一心一意地支持。
下面文字摘自蒋介石日记,蒋介石对宋美龄的倾慕顾念之情,溢于纸上,倘若心里没有真情,哪能写得出来这些:
新婚时:“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荡,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
蒋介石生病时:“妻护余病体,无刻不在心,诚贤良也。”
宋美龄病时:“余妻体弱时病,未能发现病因,甚忧。”
宋美龄访美前:“余妻将赴美,此心甚抑郁,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
宋美龄去美国后:“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
50余年的婚姻生活里,蒋介石处处包容、迁就宋美龄,此处不一一而足。
宋美龄一生没有生育,为了巩固宋在蒋家的地位,蒋介石曾在1934年和1936年两次立下遗嘱:“余死后,经国与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
宋美龄有夫如厮,人生何求?
蒋介石,宋美龄,单就个体而言,他们都很强势,他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臣服于自己的配偶,在婚姻里颐指气使。但他们选择了爱!因为有爱,他们甘于取悦对方,尽己所能为对方付出,哪怕以生命为代价,都甘之如饴。

二 再来说说人生观---性
性又分为性格和性欲
人们常常会说性格不合,那么性格合又是什么呢?性格合得来的最大表现就是聊得来。
热恋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凑到一起有说不完的浓情蜜意,道不尽的相思绵绵。彼此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聊着聊着,就恨不得朝朝暮暮,生死相依。
拜伦说过:爱情对于男人不过是身外之物,对于女人却是整个生命。
走进婚姻后,随着身体内荷尔蒙的慢慢褪却,人性中的本性就会慢慢原形毕露。男人恋爱时的甜言蜜语、亲吻拥抱、送花、送礼物,结婚以后都慢慢简省了。男人认为老婆娶进门就万事大吉,不需要再花时间与心思去取悦了,而女人天生就是为情而生的动物,女人走进婚姻后,虽已一步步为人妻为人母,但少女心却一直停留在十八岁。
她说想去日本看樱花,他说鸡鸣寺的樱花也不错;
她买一把鲜花插床头,他说她无聊浪费钱;
她穿了三年的长大衣,他说她怎么又买新衣服;
她说养孩子就应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他就历数他小时候吃了多少苦,他舍不得孩子再吃苦。
渐渐的,她在这边倾诉,他在那边打呼。
爱之初,性相近,爱渐去,习相远。大多数婚姻不幸福,是在无数次碰壁以后,最后选择委曲、忍让,忍着忍着,变成了无话可话,走着走着,只剩下柴米油盐。
闺蜜出嫁,我以伴娘身份提前一晚陪住闺蜜家,那一晚,闺蜜妈妈絮絮叨叨交待了很多很多,记忆里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夫妻之间,床头打架床尾和。”闺蜜妈妈还特别交待说,小夫妻没有隔夜仇,无论白天怎么打闹,晚上必须要睡在一张床上,一旦分床而眠,夫妻感情只会越来越淡。
恋爱时,两个人把感情一点点存进爱情银行里,帐户余额越来越多,感情自然越来越浓。婚姻里两个人忙于柴米油盐,激情慢慢消退,如果不能继续存入感情,反而一点点支取,最后帐户终于归零,甚至透支信用成为负数。
当初的非卿不娶非郞不嫁,在“人生若只如初见”里熬成了怨偶,劳燕分飞各东西。

三 最后来说说价值观---钱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离婚夫妻中,有70%是因为金钱关系处理不当。
美国著名的“金钱伉俪”斯科特.帕尔默和宝芬妮.帕尔默,在《谈钱不伤感情—影响夫妻感情关系的5种金钱人格》一书里写道,金钱人格大致可分五类。
* 省钱王:从小吃过苦,没有安全感,能省由省
* 消费狂:有强烈的购买欲,想买就买
* 冒险家:追求消费或投资的刺激
* 求稳者:肯花钱,前提是万无一失
* 随性者:凭着感觉走
对照以上5种金钱人格,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或者多种。
想象一下,一个省钱王嫁给一个消费狂,一个随性者娶了一个求稳者,每当他们要做出有关金钱的决定时,产生激烈的争吵和碰撞就无可避免了。这时候扼杀婚姻的不是贫穷,也不是匮乏,而是相互冲突的金钱人格。
婚姻合伙人如同公司合伙人,保持共同目标的一致性才是最好的合伙模式。公司需要用心经营,才不会倒闭,婚姻更需要用心呵护,一起进步才不会解体。
中国有句老话,婚姻需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并不仅仅是钱财、地位上的相当,更重要的是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等模式的相似。
身边有些朋友嫁了凤凰男或娶了凤凰女,小两口看上去郎才女貌非常般配,但能过得幸福的并不多。从小养尊处优的千金或公子,无法体会偏远农村里全家紧衣缩食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艰辛,当凤凰们不断地回报原生家庭时,ta们就可能无法容忍自己的小家庭被不断地打搅和入侵,双方都能振振有词,但没有哪一方能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考虑或者处理金钱问题的方式都是与生俱来的,每对夫妻之间都存在着金钱关系,这种金钱关系会时时影响他们的婚姻关系。
婚姻里,大多数夫妻金钱人格都各不相同,沟通不畅和误解是造成婚姻失败的根源。
当今社会全职主妇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男人会忽视女人在家庭里的劳动付出。男人会认为家里的钱都是他挣的,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除了给一定的家用,其他支出没有必要和女人商量。
女人陪护老人,抚养孩子,打理家务,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慢慢产生被丈夫边缘化的失落,进而怨恨,以至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
婚姻里爱、性、情,缺一不可。
婚姻里没有爱,就不会有宽容和理解,没有爱的婚姻,是座风雨飘摇的危楼,经不起现实的轻微地震。
性是婚姻的粘合剂,没有鱼水相欢的性,起先只是身体的饥渴,随之而来的是灵魂的寂寞和枯萎。
没有钱,你以为有饮水饱,最后不得不承认,贫贱夫妻百事哀。
那么问题来了,三观不合的婚姻,最后会怎样呢?
臧克家在《有的人》里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婚姻貌似活着,但已经死了。
~~~~~~~~~~~~~~~~
笔随我心,我是无色口红。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在文章底部点个赞。
2018-01-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