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运营攻略》是本好书,里面都是干货,并且结合了案例,可读性很强。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运营零基础的人来收,读起来实在是很累,连读了三天,写了三张九宫格笔记,只看了三章不到。等全部看完再写读后感的话,估计一篇就能写上一万字了。所以把用户运营这章先拉出来写一写。
二、概念
1.用户运营的工作
1)新增用户
2)提升用户留存和活跃度
3)将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4)收集用户反馈,指导产品迭代方向
工作职责和一个产品发展的规律是吻合的:
产品的发展初期:寻找种子用户,找反馈,给用户参与感;
稳定期: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留存和活跃度;
成熟期:转化为付费用户,打造意见领袖用户(头部用户),最好实现用户自运营;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发展的每个阶段,实际上所有职责都是包括进去的(初期可能不用转化为付费用户),只不过是偏重不同而已。
比如拿之前创业公司老大在做的AIwrite一样,他现在就是利用优惠在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此时用户已经为产品付费了;接下去通过运营用户社区/qq群、策划活动、增加产品功能、完善售后等方式提升用户活跃度,培养头部用户,同时进一步完善产品;利用用户推荐,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用户,当到成熟期后,推出会员制,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赚的不是设备的钱,是增值服务的钱。
2.会员模式
会员模式是移动产品付费模式中增值服务里较为常见的一种。
发展会员模式有两个前提:1)产品稳定且用户有一定的规模 2) 找到会员才能享受的服务
比如像京东发展plus会员,前提是京东用户的基数很大,并且像免邮费券和plus会员商品尊享价和其他福利都是京东平台能够提供出的会员优质服务。
增值服务尤其是会员模式,不宜太早推出。
比如得到app,我之前一直把他用户基数少归咎于app中没有娱乐的内容,刚才突然一下子想明白了,它用户基数少是因为它把产品商业化的步骤提的太靠前了。带来的结果就是,拉新来的用户进入app,发现80%以上的产品都要付费,然后就走了。
提前的好处是用户一进来就付费了,不用担心后期培养用户付费习惯的问题,缺点是用户规模很难变得很大,因为使用门槛比较高。
3.提升用户黏性和活跃度的方法
1)提升用户留存:着重关注用户留失的节点和模块
2)提升用户活跃:把用户和产品打通,比如标签打通,通过用户的反馈丰富产品功能
3)建立社交关系:把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打通
4)培养头部用户(意见领袖用户):实现精细化运营/用户自运营,运营可以给到权利和资源
4.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的区别
社区运营是用户运营的一种手段,社区运营的终点是社区,而对用户运营来说,终点是在产品里。
5.增长黑客
指产品通过小投入就能收获大量的用户。
方法:
1)用户获取:突出产品能够解决的痛点
2)用户活跃:通过社区、精细化运营等方式
3)用户留存:全力挽回用户,最好的留住用户的时间是在留失前
4)用户推荐:培养种子/头部用户,口碑传播
5)用户收益:对五类用户采用不同的运营方式,放大价值
6.五类用户
流失用户、沉默用户、活跃用户、付费用户、核心用户(使用产品时间较长,持续活跃/付费的用户)
运营的目的是让用户在产品中产生价值(付费),即让后三者的用户比例增大
7.找目标用户的方法
1)免费:竞品的论坛/qq群;找种子用户单聊;找同用户类型产品合作
2)付费:注意渠道的用户特点;先尝试,再大批量投入;隔3个月再进行二次推广
因为拉新的成本>>维护老客的成本,所以用户一旦来了,就要全力留住。
三、联系
反观成熟的产品,比如头条和抖音都是严守了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规律,先新增用户,再促活,最后转化为付费。而且庞大的用户基数群,可以为新的产品做转化基础。
得到就不行,本来用户就只有一千多万,要是推其他产品,转化率一乘,就只剩几十万用户了。而头条推新产品,基数是7亿,哪怕只有1%的转化率,也有上千万的用户。这就是创始人视野的差距了。
当然了,不可否认,这也和产品本身的调性有关。不过同样是知识付费类产品,知乎的用户基数达1.8亿以上,而在2016年12月,喜马拉雅的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3亿。
根据大数据,现在喜马拉雅的知识付费类产品是用户喜爱度最高的有声音频类软件,得到排名第三,蜻蜓FM排名第二。
所以我认为得到目前应该还是把新增用户作为首要发展的目标,另外得到的产品缺一些人情味,感觉用户运营在促活方法做的也不是很到位。
四、融合
毕竟不是自我提升类的书籍,所以融合部分可写的不多。不过确实给我分析产品多了一个视角,算是总结出了从用户运营角度出发的产品发展路线的方法论吧。
发展路线(from用户运营):
1)早期:培养种子用户(产品:优化产品功能)
2)稳定期:促进用户活跃度,提升留存
3)成熟期:转化为付费用户,打造头部用户
4)培养新的产品,再来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