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与国学
改变,从阅读开始――我的阅读史

改变,从阅读开始――我的阅读史

作者: A嘟嘟哒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3:12 被阅读279次
    改变,从阅读开始――我的阅读史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朗读手册》

    初次听说“阅读史”一词,就是从朱永新教授推广阅读的一篇报道中。之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变成了阅读人的金句,常常在许多场合,被许多媒体争相引用。上一周,在特级教师王文丽的公众号上,欣赏了王老师的四篇“我的阅读史”文章推送。当时就有一个冲动,想着闲下来了,也写一写自己的阅读史,但转念一想,“阅读史”这么郑重的话题,对于自己这位由初中英语转型小学语文教学仅八年教龄的无名小卒来说,真是不敢轻易触及。王文丽老师都说了“写什么阅读史呢?我的阅读还远远没有开始啊……”是啊,阅读还远远没有开始的自己,现在斗胆把之前的阅读整理一下,“聊胜于无”权当完成作业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人生三境界”之说。我这蹩脚的阅读史自是谈不上“境界”的高度,就且用三个阶段来梳理一下吧。

    一、学生时代:未解阅读味,懵懂听读学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小学之前,不像现在的娃娃这么幸福,绘本图书满天飞,那时候学龄前的阅读就是零。整个小学阶段,能够见到的课外书,就是不知传了多少人,才到手的可怜的已经飞了页的“小画书”(其实就是连环画,我们那时候都叫它“小画书”)。那时候,每得到一本“小画书”就如获至宝。“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铁道游击队”“江姐”这些英雄的故事,就是从那一页页残缺不全的“小画书”中得以获取的。

    那一年哥哥上了初中,为了让他听英语,家里添置了一台录音机。从此以后,“每日评书连播”“小喇叭节目”就成了自己每天的固定听书时间。每天中午12点是评书时间,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准时收听:“岳飞传”“隋唐演义”“杨家将”这些历史故事就是在那时候听完的。那时每天的广播时间固定,播放的时长也有限,有时候听得不过瘾,就在上课的时候想入非非,预设下一集。记得有一次,为“穆桂英挂帅”的结局焦躁不堪,上课写数学练习册时,又开始走神,就在书上写下了杨门女将的所有名字,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招来老师的一顿严厉批评。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印象格外深刻。中午是听评书,到傍晚就是听“小喇叭节目”“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随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自己大饱耳福。有一次,听到讲昆虫的故事,螳螂在新婚之夜,为了传种接代,雄螳螂苦苦哀求雌螳螂把自己吃掉,当时的自己心里那个难过呀真是无以言表。为此还曾天真的问爸爸:“人们登记结婚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人生孩子时不用吃掉爸爸呢?”可想而知,这些听书获得的知识,对自己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影响。《红楼梦》中,王熙凤不像黛玉她们那样饱读诗书,但她格外爱听戏,所以也是一样口齿伶俐,说话得体大方。由此可见,这种听书,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吧。

    升入初中,为了应付作文,就拿来哥哥姐姐们传下来的《作文周刊》来看,课外读物似乎也就仅仅停留在“作文周刊”上。因为父亲是乡干部,家里就有报纸和《半月谈》杂志,无聊时就常常拿来翻阅,或多或少也获取了一些“时政要闻”的知识。一次上政治课,老师问谁知道联合国秘书长是谁?我张嘴就来--德奎利亚尔!这个答案顷刻镇住了全班,引来一片唏嘘和赞叹。除了这些时政要闻之外,有的报纸会有连载故事。每每看到有意思的内容,我都会裁剪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后来那个厚厚的笔记本一直被珍藏在书柜上。 

    也不知是得益于这种碎片的阅读积累,还是天生就有语感,总之初中时期的作文常常被拿来在班上宣读,一次校级现场作文竞赛,我的作文《那天夜里我哭了》获得特等奖,直到现在还一直被恩师珍藏。中考时,我的语文成绩是116分,据说是全县第二名。在那个物质匮乏,课外书缺少的年代,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跟儿时的听书和中学时的剪报阅读有着直接关系。

    考上中师以后,学习一下子放松了。因为学校离家远,并不能保证每周都回家。在度过了无数个打牌、逛街的放纵周末以后,突然觉得该换种方式生活了,于是,跟着室友先从琼瑶小说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后来学校图书馆开放,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也不知从何下手,索性就先从听说过的书名开始吧!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书籍就是在那时候读完的。记得看第一本大部头的书是《穆斯林的葬礼》,男主和女主那悲惨的爱情故事啊,让自己无时不刻都在牵挂,于是第一次在最爱的文选课上开始窃读,不知何时,张老师悄悄走到身旁,抽出书,一看书皮,轻轻地说;“这是本好书,值得好好看”现在想想,真的觉得张老师好伟大!他用那么温柔的方式,保护了一个学生对阅读的挚爱。

    二、初中英语生涯:山重水复疑无路,昏昏噩噩又一天

    97年师范毕业,回到母校,当上了一名初中英语老师。从此以后很长时间,似乎都于阅读绝缘了。偶尔无聊,拿起来翻阅的也就是床头的《读者文摘》。有一次为参加一个论文比赛,搂着一本《班主任与心理学》的书看了好几遍,论文才获得了一个市级三等奖。初出茅庐的自己,看到现实中的许多不如意,常常觉得心灰意冷,于是就买来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来修炼自己的心理。除此之外,似乎想不起还看过什么书。毕业十年左右的时间,带孩子,教毕业班,一放假就赶来北京与爱人团聚,那个时候整天忙的转圈圈,也不曾体味“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羞愧。就这样大概有十年,那时候的阅读几乎为零,昏昏噩噩,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直到辞去公职来到北京,似乎才开始又一次蜕变。

    三、小学语文生涯:拨开云雾,终见日月光明

    刚来到北京时,就像刘姥姥来到了大观园。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也都是挑战。看到自己孩子的习惯不好,立刻买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来看。那时候,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是自己的方向,虽然对看什么书也有些茫然,但只要觉得有指导性的,都会买来读:《哈佛家训》《读给孩子听的好故事》《妈妈如何引导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骂孩子的艺术》《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你慢慢来》《目送》《写给安德烈》《正面管教》现在想想,当时读过的这些书对教育自家孩子也不曾起到根本的改变,反倒是给自己的小学教学助力了不少。

    来到现在的学校,由一名初中英语老师转型为小学语文老师。为了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我先从阅读杂志开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一类的杂志经常从图书馆借阅来看,慢慢的从杂志中获得一些信息,知道了一些小学名师,就买来他们的著作:《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可以这样教作文》《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我的魔力语文课》《让学生学会阅读》《教书读书》可以说这时候的阅读就是纯功利性的!

    第一轮毕业班送走了,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从2015年开始,与学生们一起开始了新的阅读之旅。学了《去年的树》就拿来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话读读,学了《珍珠鸟》就来读一读《俗世奇人》,学了《祖父的园子》就读《呼兰河传》……就这样带着孩子们一起,从课内的一篇文读到了课外的一本书,后来慢慢拓展从一本书到一类书,如童话系列由外国的《王尔德童话》《小狐狸阿权》《夏洛的网》《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王子》再到中国的《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乌丢丢的奇遇》;如荒岛文学系列《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金银岛》《珊瑚岛》《蝇王》如曹文轩的大爱美文系列《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如诺贝尔文学奖系列《老人与海》《名人传》……这时期的阅读主要以儿童文学为主,兼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散文如《赵丽宏散文集》《毕淑敏散文集》《季羡林散文集》《冯骥才散文集》等。

    去年儿子高中住校了,自己有了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于是狂补之前的缺憾。这时候的阅读除了教学需要之外,更注重在阅读方法和阅读的技巧上。《如何阅读一本书》《越读者》《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高效能阅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学会学习》《精进》《只管去做》《聪明人的方格笔记本》《记事本圆梦计划》《这样读书就够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朗读手册》这些非虚拟的实用性阅读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阅读启示和阅读灵感。

    自从去年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张祖庆等名师组织的共读活动以后,链接了许多爱读书的导师,于是又跟着这些导师一起啃掉了几部大块头《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隐藏的成人》《说说图画》《理解儿童文学》真心收获了了许多,不仅拓宽了自己的阅读视野,更重要是改变了自己阅读的思维定式。

    阅读,是视觉与文字发生关联的过程。阅读不是被动的,也不是机械的,而是通过主动的摄取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鉴赏,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现在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或许唯有读书,人才会更像人吧!

    改变,从阅读开始――我的阅读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从阅读开始――我的阅读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f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