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构建

作者: 你是幸运的周杰 | 来源:发表于2022-03-20 11:45 被阅读0次

        ——留固镇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为什么要观课议课

很高兴又一次站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关于观课议课,记得去年与大家交流过。一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不知道,在你的教室里,发生过多少值得记录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故事。希望通过今天的同伴互助,以及非专业引领,更促进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因为观课议课。这也是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再谈观课议课,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的含义

什么是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在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及影响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2006年7期《人民教育》

“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与“听课评课”相比,有以下区别:

1. “听”指向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3.“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媒介。

有一位校长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接受了“教师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因此可以把教室里的讲桌放置在学生当中”这样的建议。
回到学校后,这名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开会,交流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并且征求意见。教师们欣然答应,把讲桌放在学生当中。于是大家立刻行动起来。
可是第二天,校长巡视,他走进其中一间教室,发展讲桌又回到教室前面。后来校长再一次走进教室,发现讲座又到了学生当中。快要下课时,校长巡视,发现讲座再次回到了教室前面。后来校长叫住了上课的老师,昨天你第一个赞成将讲座放在学生当中,今天你怎么?老师一脸的尴尬,不是我不听,在你搬动讲桌之前,我自己就搬动过,但是我发现将讲座放在学生当中,我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了。现在,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们拒绝把讲桌放到学生中间呢?

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喜欢站着讲话,喜欢用很高的声音去讲话。这让我们有一种当老师的感觉。这个故事当中,老师们还是能够接受把讲桌搬到学生当中去,这样一个事实,也具备把讲桌搬到学生中间的能力。但是却不能顺利的把讲桌放到教室的中间。因为改变我的位置意味着改变我的生活习惯。改变教学意味着改变惯常的生活。

那么,教研活动中,选择了观课议课,就意味着两种改变。

三、观课议课的实施

(一)两个改变

1.执教者的改变——上课教师的改变

充满智慧的课堂,是拥有丰富方法的课堂。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值得借鉴。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细节是方方面面的,甚至有100个。比如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等。

课堂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天天都在和课堂打交道,课堂无非就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地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然后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又是最复杂的。由此可见,作为教的教师,也是需要去改变的。

①“幸福是一种能力。”借助公开课发展和提升幸福生活能力。

②问题是自己的朋友。

③“上成功了有成就感,上失败了有贡献感。”

④他人的批评打开了自己认识和理解教学的另外一扇窗口。

2.观课者的改变

①观课时把自己看成上课者的助教,遵守课堂纪律,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议课时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理解对方。

②把对方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共同进步。也就是说,观课教师要与执教者同在共行。

③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建议,使建议既立足于实际,又走到现有的教学实践前面。

以上,可以总结为换位思考、走向理解而不是评判、充分理解教学、走向建设与改进。

(二)实施流程

1.确定主题2.形成方案3.课前会议4.课中观察5.议课研讨6.总结反思

1.确定观课主题

观课的主题就是问题,是执教者或观课者关注的问题,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要通过协商,确定共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大家都想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

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确定不同的老师在课堂中有不同的观察点。大家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在解决别人的问题。

观课主题有哪些

学习目标的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表扬

……

咱们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例:

案例:观课主题——教学目标的达成

判断有没有达成,可以观察以下几点:

置之不理型——根本就不写教学目标就是,认为没用,写了是给别人看的。

照抄型——教学参考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写。

摆设型——为了保证教案的完整性,随便写上几句。

先斩后奏型——先上课后补上教学目标。

写教脱离型——每节课还较认真地写,但写是写,教是教,写后不再去看。

每组观课任务:

第一组、第五组观课议课任务

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中,采用了哪些策略与方法?学生的行为表现如何?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

第二组、第六组观课议课任务

在测一测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点拨指导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如何?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会修改病句的学习目标?

第三组、第七组观课议课任务

在改一改这个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与方法?学生的行为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通过修改病句,使语言表达更顺畅的学习目标?

第四组、第八组观课议课任务

教师的导课是否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修改病句的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如何?是否激发了修改作文的兴趣?

附表一“国培计划(2019)”滑县送教下乡问题诊断课堂观察及评价记录表


2.形成方案

学校整体观课议课方案

每次观课议课的方案

人员分工:(主持、作课、分组观课人员、考勤、资料整理等);

场地:班级学生人数、教学准备、学生风貌,教室环境布置、座位排列等;

观察工具:录音、照相、摄像等(一定要协商),观察记录量表(观察中的记录)等。

除了以上,评课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在学生的收获上,注意目标,内容,过程,结果等几个环节。因此在观课评课前,还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课前,熟悉讲课者所使用的教材以及课标要求,这样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教案的设计以及讲课的内容,这样你的评课就可以有的放矢。如果能带着自己的思想,认识,教学设计去观察,那么观课的体会,所得到的启发将会更深,更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对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在课前作好准备工作的原因。

观课评课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评好,你就必须要观好,假如你带着求知的心去观课,那么就会观得很仔细认真,因为你是有求而来,这“求”就是你的兴趣;假如你带着疑问去听评课,那么大家的评课过程就会满足你的求知欲;假如你能把自己观课的感想以及意见拿出来与大家讨论,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评价,从而检验自己的听课水平。

3.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可以看做是观课步骤的第一步,最迟应安排在课堂观课的前一天。

(1)观课前授课教师要做教学说明会。

课前说明说什么?

课前说明:观课议课需要理解教学,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而理解需要对话。观课议课活动有课前说明会。执教者要介绍教学背景,自己的教学创新,教学问题等,课后会有议课。

附表二:《滑县中小学课堂观察记录表》


4.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注意事项:

第一,到发生学习的地方去观察。只有到学生身边观察,收集学生的信息,才是真正走进课堂。要选择合适的观课位置。

第二,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第三,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四,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把观课的40分钟,变成自己备课的40分钟。

4)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记录的方式

①笔录、 录像、录音、照相机等

②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观课

观课记录内容

一是教学记录,二是教学评点。

做观课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抓过渡 加备注 注评点

用不同颜色的笔  观课记录及时整理

5.课后议课研讨

议课研讨内容

根据观课议课的主题,针对自己所领的观课任务,结合课堂上具体的事实与现象,以及引发的思考进行交流研讨。

课后的议课不仅仅有授课教师说课和做课后反思等,课后的议课还应包括所有参与观课议课活动的教师信息交流。

在这里,授课教师不再是交点,也不再是被动承受,而是参与就某个教育案例或主题的讨论者。大家围绕问题,倾听和表达彼此的意见,共同进步和发展。相互敞开心扉,彼此尊重,做到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在议课的时候常见的事是议课者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如: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注意到……的话语方式,一直展开对话与讨论。

追问时,可以采用“你为什么这样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

而不是,我建议做这样的改进,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优点。所有的建议都是根据具体的案例和现象提出的。不是空话,套话,不是空洞的理论,就是事实的陈述,现象的描述。

议课研讨步骤

(1)授课教师结合课例与观课议课的主题进行自我评述;

(2)观课者整理《课堂观察记录表》;

(3)观课者根据观课任务分组进行研讨,填写《小组研讨交流记录表》;

(4)组间展示与交流研讨成果;

(5)总结。

附表三:《小组研讨交流记录表》

课堂上我们不光要看见学生,也要看见自己。不仅要看到一部分学生,还要面向全体。

“观课议课”就是一个既让我们看见学生又让我们看见课堂的场域。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也是一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进课堂教学的工具。能否用好工具,是实现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想用好观课议课这个工具,第一需要理论的沉淀。第二是成长创造的幸福观。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节课上得很得心应手,那么我们就会很开心。我们也能从一个老师的脸上看出这个老师上课的感受,是幸福还是烦恼的。幸福的老师提到上课就会满脸笑容,很期待,很有成就感,很想享受课堂。没有创造性,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老师,下课之后我们就能从他的脸上看到怒气,有时也会听到他们的唠叨。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假设,先定为,后信为,再装为,终成为。学最好的别人,做最棒的自己。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阅读推荐:

相关文章

  • 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构建

    ——留固镇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为什么要观课议课 很高兴又一次站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关于观...

  • 做一个和颜悦色的老师

    ——《陈大伟: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大讲堂》学习心得钟艳华 2018年7月18日至22日,《陈大伟:观课议课与理想...

  • 观课议课1—20页

    第一次听说观课议课是从胡老师那里听说的,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贴近教师课堂,从课堂现象开始! 读了观课议课1—20...

  • 尊重生命,敬畏课堂——《陈大伟: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大讲堂》学

    ——《陈大伟: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大讲堂》学习心得信息林 放暑假期间,我与钟老师有幸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观...

  •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3-20页感悟1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是由"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两部分组成 。 一、观课议课的实...

  • 【课例研讨】 课堂教学亦需波澜

    课堂教学亦需波 ——陈国录老师《定风波》课堂观课议课 课堂的教学风格与教者的做人风格及其相...

  • 观课议课的人性化

    昨天阅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的《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前半部分《观课议课的人本目的》,对陈老师的...

  • 观课议课再认识

    什么是“观课议课”?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小毅老师这样说: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

  • 对观课议课的不成熟的看法

    又对观课议课进行了调整,题目仍然是《基于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之前讲课的时候会把观课议课作为孤立的两部分,一是讲观...

  • 观课议课的观与议

    “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观课议课就是把课堂当成开展教学研究的现场,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如何改善教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构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xn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