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办公室电脑文字输入的活,同事马大姐总爱说,让小汪干,他“爪子”快!
不过确实,咱的文字输入确实不慢,噼里啪啦一会儿就可以把大段大段文字输入。这还都是读书时打下的基础。
第一次接触电脑已经是读研究生的时候。那时的电脑和现在是没法比,当年的386都可是宝贝呢,价格也贵吓人,一台接近万元(那个年代,万元户可是一种荣誉)。我第一次用的电脑最多属于286,硬盘就几个G。存储还是软盘,那种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用来储存数据文件,磁盘片的容量有5.25”的1.2MB,3.5”的1.44MB。

以前的电脑也不能上网,偶尔利用光盘看点影视,或者玩点单机游戏。记得当年一帮研究生闲暇之余玩的游戏如今说出来都感觉幼稚,竟然是“大富翁”!对于里面的那些人物如今还记忆犹新,“阿土伯”,“宫本武藏”,“孙小美”,“钱夫人”,“金贝贝”,“沙隆巴斯”……这还是人家计算机系才有的福利,为了玩游戏还得去讨好那帮哥们。
对于咱们专业,整个系才有个小机房,有专门人员看管。机房里也就几台电脑,386就像千金小姐一样锁在内室小屋,外面用的都是286。即使这些286,也不是随便就可以用的,得事先申请,机房老师才能让你入内呢。
当年系里有老师要出书,希望能有个打印稿,可当年的教授哪个会电脑啊?写长篇巨著本来不易,还要输入电脑,那才没人愿意干!没法,学院里找研究生帮忙,我就毛遂自荐了。其实我也不怎么会电脑,要说会也就是开机关机罢了,电脑使用的机会太少太少。只是那时比较喜欢,看了一些文本编辑的书。那时还没有microsoft office呢,只有金山公司早期版本的wps输入。化学方程式里面最常用的上标下标都是用代码,依稀记得是KK和KB。整个屏幕是黑色,输入的字体是绿色,但是它不是所见即所得,有没有错误只能看屏幕,可费眼睛了。
有了这次老师出书的机会,正好把电脑输入好好练习。学五笔没有那个耐心,学双拼输入还是可以。随着书稿的完成,输入速度一分钟可以输入150字左右呢。当时有一同学女朋友,是文秘专业,人家可是五笔打字高手,但由于我们的书稿毕竟不是那种文案,输入速度也不比我快多少,最后也弄的很不好意思。
初稿出来后,还有修改稿,第二版,那个书稿前前后后费了我3个月的课余时间,也是我勤工俭学的工作经验,也可谓是一举两得。等我硕士毕业时,我的硕士论文是学院内第一个打印版的,自己也骄傲了好一阵子。如今看来,那个排版真的粗糙,但在那时确实是一个亮点了。
对于输入法,曾用过很多种。从早期的微软拼音,到紫光拼音,拼音加加,搜狗拼音,QQ拼音,到现在用的手心输入法。输入法越来越便捷,希腊字母,数学符号直接可以从键盘输出,不再在菜单插入符号之类繁琐操作,进一步加快输入速度。如今手指虽不如以前灵活,速度也不如以前迅捷,但基本功还在,应付文档输入,编辑公式还是游刃有余。
趁着年轻,多学一点就是好!
2019.12.22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