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5:贫穷之于写作

作者: 柴门内外 | 来源:发表于2017-01-24 20:36 被阅读208次

    很多作家的作品里,都对贫穷的情状有过深刻的描写。

    从老舍的《骆驼祥子》,到余华的《活着》,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莫言的早期作品《红蝗》、《红高梁》,作家们的笔下,贫穷有各式各样的表现。

    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没有保障,甚至生命难以为继,为吃一口饭可以生发出各式各样的故事。在作家眼里,贫穷的生活,以及由这种生活引发的各种变故与冲突,便是最好的文学素材。

    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在贫穷里受过煎熬。那些苦难的日子里,人们奔波劳累只为一日三餐能够果腹,几尺布衫可以蔽体。由此,大部分作家也都是贫寒出身。在生活的磨砺中,经受了太多的饥饿与困顿,饱受物质匮乏的折磨。

    想象一下,一个从小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顺风顺水地长大,财富唾手可得,这样的公子哥纵使受了再好的教育,应该也是没法写出惊世之作的。生活本身是符合二八定律的,20%的光鲜背后是80%的苦难。

    而只有真正的苦难,才能激励出人心中最彻底纯粹的思考,对现状的剖析,对自我及他人的评判,以及,总想要在灵魂层面做些救赎的事情,不止救赎自己,还想救赎他人。而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东西,才有触及灵魂的力量,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在我的印象里,我从未真真正正拥有过财富,从未痛痛快快地花过钱。我的财富观一直是模糊的,我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纵使我一直标榜自己最看重的是精神上的获得、心灵的宁静,然而,一旦生活陷入窘迫,仍然会象一只困兽一样,焦灼不安,环顾茫然。回顾过往,不至于说贫穷。但也确实饱受风霜。

    然而,我还没有准备好揭开覆盖着过往生活的那层盖子,也还没有准备好正视每一个曾经发生的真实情境,并把一切诉诸于文字。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当苦难成为一颗晶莹的弹球,在记忆的玻璃杯中浮出水面开始发光的时候,我才终于可以正视它,揣摩它,并且试图解析它,写下它。

    一生漫长,而始终在心底左右着情绪、性格、命运的那只手,无非就是一路成长所经历的一切,尤其是在你人生开端时,所过的那种日子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年5:贫穷之于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tt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