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

作者: 苏意会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10:29 被阅读0次

        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终于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

        之前听说钱媛教授在病中依然在创作《我们仨》这本书,所以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此书是杨先生为了纪念女儿且完成女儿未完成的创作而进行的续写。内容大概会包括钱教授在弥留之际回忆的此生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时光,以及杨绛先生续写时以自己角度出发的回忆以及怀念女儿时不自觉流露出的感伤,但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到底是我自己太浅薄了。

        第一次知道杨绛这个人是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一篇名为《老王》的作品。具体是什么内容我已经记不大清了,那时候对这个人的印象停留在,这个人是写过《围城》的作者钱钟书的妻子,作品能被选入中学教材,大概也能算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家吧。除开此种飘渺抽象的印象,再无其他。

        16年杨绛先生去世,微博上一些读者和粉丝纷纷悼念,才知晓,这个人曾经从抗日战争的年代走来,经历了新旧中国的更新换代,也经历了女儿与丈夫的相继离世,却还是能保持通透的心态坚强走完余下的人生,对这样的一个人产生好奇心实在理所当然。我查阅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平,几乎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神奇色彩。最终决定还是拜读他们的作品可能会更行之有效。

1.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和年轻的丈夫在海外留学,适应不同的生活差异和文化差异,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小心翼翼求得生存,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在物质生活坏境极其匮乏的时光中踽踽前行,文化大革命,左倾右倾运动的批判一个都没逃过,历经唐山大地震,一生居无定所,搬家无数,好不容易迎来改革开放,大好时代漫过时间长河缓步走来,身边最亲的女儿和丈夫却相继离去。

终于这时代迎来盛世,她却真正孤独。

这一桩桩一件件,每一次单拎出来都算的上这和平年代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个人在回忆起过往这一生时,怎会如此平淡,好像这些是人生中风吹过了无痕的小瑕疵,她丝毫没有怨恨和遗憾,唯一有的是他们三个人互相陪伴一路走来的幸福时光。

不知是因为她经历过太多人生的离别,所以将一切都看得通透明白,所以境界到了我等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无论如何,这个人带给我的震撼超出想象。

回首来时路,实在深感惭愧。工作上的不顺利,情感上偶尔的抑郁都常常让自己深陷负能量的泥潭。以为人生大多是苦难,而我永远是最最可怜的那一个。但如今与她经历的这一桩桩相比,实在轻如鸿毛,不值一提。

这才晓得,生活安稳,平淡生活里的酸甜苦辣真真是有些人一生的追求了。

2.古驿道上的相聚相失。

        刚开始看的时候不是很明白这个情节。似乎是梦境,却又真实的像陷阱。直到第一部看完才恍然大悟。

          难以想象杨先生在回忆与最亲的人告别时的心情,是不是又会闷闷的痛一回。

        我想要一程一程的送你,却又不知越送越远,最终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你。

        最终她讲他们仨在古驿道上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渐行渐远,相互道别,然后她自己看他们慢慢离去,是否也算是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接受的方式。

        然而我读来产生的一丝丝微弱的心疼不知从何而起。

3.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这是钱钟书先生的评价,那个年代,女性地位还远远比不上当下,由一个地位才气都还算优秀的丈夫作出此等评价,想来也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吧,是否从侧面说明杨绛此人确实有极其过人之处和魅力所在。

        都说看的通透,活的太明白的人反而失去童真与好奇,揪着一颗理智的心面对这世界的悲欢离合,顺遂坎坷。坦荡却了无生趣,因为过于明白,所以不轻易纠结于往事,常常照顾理性的情绪,教自己说要放下。

        我不知杨绛先生如何看待这人生,如何回忆这大半个世纪以来的世事变迁。也不敢用简单的觉得幸福觉得痛苦这样简单的情绪妄下判断。

        只有一点让我觉得格外心疼。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走散了,就这么轻易地走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短短几句,无华丽的辞藻,也不带任何繁复的修辞,我却不知为何感觉格外心酸。我们一齐走来,过往的苦难和灾祸我们都咬牙一一捱过,丝毫不曾觉得遗憾与你们一同走过这一遭。然而世事变幻,你俩要先行离去,只留我一人面对这未知尘世。我不舍却不得不舍。

        我几乎能想象出一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透过窗户往外望去,不自知的流下一滴泪的画面。

        至此,我才真正感叹钱钟书先生的八字评价,舍其妻其谁。

      是以,我竟然有一丝丝庆幸,你终于不用经历生离与死别。你们仨可以好好团聚一次,而后开启你们新的“探险”旅程。

相关文章

  • 《我们仨》的有趣事

    《我们仨》的有趣事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

  • 爸爸,一个沉重的称呼

    读杨绛的《我们仨》,总是在平静中惹人哭泣,“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满怀过去63年...

  • 再读《我们仨》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kindle上。 第二次读《我们仨》是在摊开在膝上的纸书上。 那天跟瑞同学去书店买了老师推荐...

  • 我们仨(读我们仨)

    我们仨 我一个人看着你们俩 从步履蹒跚的娃娃 到满头华发 从万世绝代的风华 到垂暮神话 你是我清澈眼眸 于风尘苦旅...

  • 悦读第004期:《我们仨》--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大家好,我是小悦。今天给小伙伴们分享一本小悦认为最好的散文集《我们仨》。 悦读004期 初读《我们仨》,是在小悦上...

  • 暑假阅读 《我们仨》——杨子钰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读《我们仨》有感 好词: 黄昏薄暮 苍苍茫茫 寻觅归途 历历如真 没精打采 不甚经心 ...

  • 不必苦恼,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文/杨冰蒙 今天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想起了第一次读《我们仨》时候的感觉,第一次读这本书大概是一年前,...

  • 读《我们仨》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

  • 读《我们仨》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得到真正安稳顺遂幸福的日子,我以前一直以为,一个人一生的苦与乐都是定数,你前半生苦了,后半...

  • 读《我们仨》

    断断续续读完了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体会家的意义,亲人的意义,思念的意义。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这是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tv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