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捣练子令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1-06 00:04 被阅读0次
夜读:捣练子令1

夜读李煜的《捣练子令》,一股寒气袭来。“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夜读:捣练子令1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

前面两个三字句,“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也。这是着眼于全景。“小庭”则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

镜头从全景推近,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画面,置身于一个具体可感的环境之中。以上还只是画面的形,属于表层特征,还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画面所蕴内在的深层特征。

两幅画面分别用两个极平凡的字“静”和“空”来点化,应细加体味。借大宅院之“静”,当不仅仅是客观外在的安静、清静,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那是静得让人恐惧,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是在心理压抑下而产生的一种深在的静谧感。

小庭“空”,更明显不是客观意义的空空荡荡。这样的贵族之家,仆人丫鬟总不会太少,花木池台、金井玉栏大约也是有的,作者偏偏用个“空”字,一笔抹去,就只能说是他的主观感觉在作怪,一切都视而不见了。

原来,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一个寂寥空虚,百无聊赖的人处身于这种氛围,那当然会加倍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郁闷和焦虑。

“断续寒砧断续风”,更渲染了这种沉寂、静谧,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寒砧,即捣练的石板,这里指代寒秋中的砧声。

“断续”一词的重复,是有意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作者避巧就拙,崇尚素朴的语言风格,而且逼真地传达出捣练声在秋风中飘忽不定的神韵。更为重要的,这种似往而还,若断若联,飘荡空灵的听觉效果,又与抒情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延展变化节奏完全合拍。

相关文章

  • 夜读:捣练子令1

    夜读李煜的《捣练子令》,一股寒气袭来。“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

  • 夜读:捣练子令2

    夜读李煜的《捣练子令》,一股寒气袭来。“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

  • 【夏雪每日一词】(二十二)              《捣练子》

    词牌名《捣练子》,又名《捣练子令》、《深院月》、《剪征袍》等。以李煜词《捣练子令·深院静》为正体。 ...

  • 捣练子.云雾绕

    小常识: 捣练子,词牌名。又名“捣练子令”、“深 院月”、“剪征袍”等。 以李煜词《捣练子令深院静》为正体, 单调...

  • 歌唱祖国诗篇(家乡赋)之六

    11、捣练子令·经济赞 (依南唐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体式) 经济赞,史无前,五百强中恒力看。衣被东方今古咏,引...

  • 捣练子令

    追过往,念高堂,秋高气爽今重阳。菊花杯中游子醉,碌碌岁月满头霜。

  • 捣练子令

    夏庭静,花鸟息,断续圆缺断续晴。应是夜短人难寐,玉兔捣药无眠期。(丁酉五月一十九日丑时) 图片发自简书App

  • 捣练子令

    昨日事,已匆匆, 两地终究梦不同。 相思不见人空念, 雁字失落在东城。

  • 捣练子令

    捣练子令 声漏夜,露拂明。见讶芙蕖几泪零。一宿摧风摧梦醒,才知野秀恨中庭。 ​​​

  • 【捣练子令】

    【捣练子令】 春彩梦,酒前终,岁岁年年岁聚重。遥问自身仍似旧,只因靡途婉尘中。 靡途:没有门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捣练子令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em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