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有爱”之树

作者: 过云雨Milo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6:00 被阅读38次
    你是你自己

    文|过云雨  图|网络

    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鼓励多还是责备多呢?

    从小到大,父母给你的期待高吗?

    看完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文章,我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就是“鼓励”,鼓励别人的力量特别大。我也深知它带给别人的力量。

    有一个小朋友,姑且叫她小桃吧。

    她从小是家里的老小,爸爸妈妈对孩子都一视同仁,也都很爱这每一个孩子,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就特别偏爱哥哥们。

    从小家里生活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是爸爸妈妈都用爱灌溉着这三个孩子。他教会他们什么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教会他们兄弟姐妹、情同手足,大家都要互相礼让。

    爸爸妈妈爱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也爱着这样的爸爸妈妈。当孩子难过时,父母们积极疏导孩子,问清孩子原因。哪怕成绩考得再不好,他们都未曾对父母有所隐瞒,因为这时候父母给的不是普通人家的“逼问”、“责骂”,而是探寻背后的原因,是知识不牢靠还是复习不到位。

    遇到问题,都会积极鼓励孩子帮忙解决问题,当孩子灰心丧气时,也会爱心鼓励,让孩子重获力量。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尽心尽力,所以孩子也都长成了父母期待的样子。优秀有礼貌、正直善良、有勇气去挑战一切、努力不懈、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做最真的自己。

    用“鼓励”、“爱心”浇灌的小树苗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对社会的反馈也都是正面的,他们明白自己不应该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应该自己努力去奋斗、拼搏。

    哪怕失败了也不用怕,不用一定要有百战百胜的心态,偶尔的失败反而是“丰富的养分”,它能帮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只要稍加休整,就能继续梦想之旅。

    正面积极的鼓励能成就一个人,而打压的教育呢?它只会不断打击别人的自信心,那是父母、老师等高大权威人士的“自恋”,他们迷信自己的地位,怕孩子们、学生们临驾于他们之上。

    打压式教育让孩子不断地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会总是处于一种迷茫中,觉得我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有什么事是我可以做好的呢?

    父母的打压教育,就是不给孩子机会成为自信的自己,他们眼中的孩子总是那么地幼稚、依赖家庭,半文不值、完全没有“闪光点”,觉得孩子总是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上一大截。

    那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机会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没有鼓励也就算了。当孩子练长跑练到双腿抽筋、肌肉酸痛,他给的就是那句“不要练啦,我就知道你肯定不行的啦。”

    当孩子拿上满分试卷时,他没有“考得不错,下次再努力保持。”这样的鼓励,只是瞄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对别人的辛苦付出没有丁点的肯定。

    慢慢地孩子也就开始给自己的“心”上锁,既然我再努力,你们都看不见,那我就不努力了。我也对你们没有任何期待了,我还是继续做回“舒服的自己”。他开始变得慢慢颓废,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一片茫然。

    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带来不一样的孩子,我们都想成为第一个场景中的孩子,被爱灌溉、被人鼓励,难过时安慰勉励、全家活在“其乐融融”的生活环境中,这是最美好的家的模样。无论我在哪里,我都知道家在那里,它永远是我的避风港,最温暖的存在。

    但是常见的反而是第二种场景。如果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后代再受“伤害”,那就应该把父母给我们的“伤害”只停留在我们身上,不要再“遗传”给我们的孩子了。学着做个有爱的父母,小时候对父母有多少期待,我们就按照我们的“期待”去成为那样的父母,用“爱心”浇灌孩子、鼓励支持他们。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当年没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现在请做“别人家的父母”,受伤的心必须自己缝补,自己去种一棵最最漂亮、有爱的树吧,把我们所有的爱倾注于孩子身上。

    想要什么样的孩子,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父母。

    你要搞清你的人生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孩子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番外篇。

    你是你自己,所以改变由你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浇灌“有爱”之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fl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