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在写作道路上的小伙伴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开头怎么写?如何才能引起读者兴趣?这里的开头可以是序言,前言,引言,开场白等等。但不管是什么,文章的开头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
换句话说就是,文章的开头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不管是文章还是讲演稿,按照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构思出文章的结构,你就可以不用在对文章开头抓耳挠腮了,反复修改,却一直理不清头绪。
那么,先来说说背景。
什么是背景?背景就是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柴静的《穹顶之下》演讲,我们暂不讨论她的内容,就来说说她这篇演讲是如何层层推进的。柴静一开始就以自己的故事引出了一位母亲的担心——雾霾已无处不在,并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及事实照片来证明,一来引起了大家对该主题的注意,二来她用自己的故事“母亲担心孩子”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她接下来所要传达的信息。并且,她把听众锁定在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是2014年整整一年的北京”,把听众的思绪带到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通过之后的叙述牢牢的控制了听众的思想,代入感极强。
所以背景就是要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最好是要有悬念、新奇或与读者本人相关。从心理学角度看,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比让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成功把背景说清楚之后,就要引出“冲突”。
冲突经常指的是某种不利的变化,但并不总是具有“不利的变化”的含义,这里的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还是举柴静的《穹顶之下》演讲的例子,交代完背景之后,柴静就指出雾霾带给我们的危害?
“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在这场跟人类的战争当中,我们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父母,这些小孩大多才两个多月大,还没有出过门,但是已经得了肺炎,他们在接受雾化治疗。在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的时候,我们整个国家,有二十七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这就是所谓的冲突,雾霾无处不在,威胁我们的生命。
“过去30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虽然吸烟和老龄化仍然是这个数字的主要因素,但细颗粒物明确的致癌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
当得知到这些冲突的时候,听众就开始有了疑问,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从何而来?我们怎样做才能消灭雾霾?从而引发作者需表达出的答案;“我们应该怎么做?低碳减排、调整能源结构、普通人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改善环境。”
答案才是作者真正要告诉读者或是听众的核心思想,也是一篇文章或是演讲稿正文部分,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写篇文章挺容易的,只要按照“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不仅能把文章开头写好,正文部分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该如何写了。
道理都懂,可为什么做起来就那么难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锻炼,不然想写出一篇逻辑结构紧密,又吸引读者的文章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文章开头不仅可以采用“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这种结构,还可以“答案-背景-冲突”、“冲突-背景-答案”、“疑问-背景-冲突-答案”等等,顺序的变化将会造成不同的文章风格。
试想一下,如果柴静的《穹顶之下》采用的是“答案-背景-冲突”的这种顺序,你会不会觉得这演讲就普通寻常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要低碳减排,要保护环境,平时各种宣传都告诉了人们该如何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但大家不知道这么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或是改变什么。而采用“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这种结构,一开始就让我们知道雾霾是多么的严重,威胁老人小孩的健康,然后在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方式,听众是不是更容易接受?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不仅能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也为正文部分打好基础,从而让读者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接受你的观点。所以要想让读者接受你的观点,不妨试试以上“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这种文章结构,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关于作者:85后职场妈妈,最不会写文案的文案,下班后写作组组员,橙子学院会员,职场中打怪升级,家庭中智斗熊孩子,用文字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微信公众号:小人物的狂想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