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别人说话一针见血,而你总说不到点子上?

作者: 赵晓璃 | 来源:发表于2017-07-11 21:26 被阅读3522次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工作之后,才发现清晰的表达能力实在太重要了。

想想看,不论是同事交流、上司沟通、交代下属、演讲以及文字报告,哪一样不需要清晰的表达能力呢?

林肯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无疑是一个失败者”。

可事实是,别人说话一针见血、条理清晰,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半天说不到点子上;总感觉自己“嘴笨”,明明肚里有货,就是说不出来;不论是例会发言还是写工作报告,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一团乱麻。

怎么破?

一、

小颖(化名)是我的一名咨询者,从去年年底至今,她在我这里做了好几次咨询,是我的一位长期咨询者,我是一路看着她从一名职场小白成长为如今的业务骨干的。

这不,最近小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来他们部门的领导换了,和之前的领导有所不同的是,新领导是一个强势而注重效率的人,并且对小颖他们说:“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不要用两句话说。啰啰嗦嗦不得要领的人,我会怀疑你是否胜任目前的岗位。从本周起,每周一早上你们都要参加晨会,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只有一分钟,简明扼要地汇报你们的工作计划。”

小颖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势,想想自己平时干活儿不要人催促,但在大会上发言,并且还要达到这位领导的要求,实在让她手足无措。

她迅速找到了我的助理,和我预约了一次咨询。

为了方便说明,我在小颖原有汇报内容的基础上,隐去了关键性的职业信息,重点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在于阐述文字背后的表达逻辑与方法。

二、

小颖的会议发言内容最开始是这样准备的——

“今天我的工作主要是拜访客户。

第一家客户是之前和我公司有过合作关系的客户,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断了合作,如今我和对接的客户经理谈了谈,对方表示有意向和我们恢复合作关系,我今天去和他谈谈。

第二家客户也是和我们有过合作关系并且当时的订单量还挺大,现在由于他们的一位合作商临时出现了变故,所以急需要换一家长期合作商,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赶紧和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也表示很有意向,我今天和对方见面谈谈。

第三家客户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也有稳定的需求量,对方的客户经理也非常迫切地想要完成业绩考核指标,今天过去谈谈。

第四家客户是一家新客户,之所以去做陌生拜访,是因为这家客户正好毗邻第二家客户,也算是顺路,顺便做个拜访。

这就是我今天的工作计划。”

在小颖的案例中,叙述性的表达看似也有些条理,但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用力均匀,让人抓不住重点。

四家客户的特点她都进行了阐述,但还是无法让人一下子记住重点内容。

其次,缺乏目标导向。

如果按照之前的陈述方式,整体听下来,领导脑海中只有两个字——谈谈。

“谈谈”只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拜访这四家客户最终想要达成什么结果?并没有做必要的交代。

最后,没有逻辑感,有很多重复信息。

例如,在之前的陈述中,“有过合作关系”重复了两次,等等。

三、

由于职场是一个注重效率的地方,如果你和小颖一样,遇见了一位追求效率的领导,按照平常的说话方式,注定是低效的,因为这种陈述方式不够简洁有力,也无法说服领导认可你的计划,同时领导内心的疑问并没有得到解决——

1、这四家是一定要去拜访的吗?

2、拜访时间方面有没有和对方沟通过?会不会出现无功而返的情况?

3、拜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坐坐谈谈吗?

4、这几家客户中,有把握的是哪几家?为何有如此把握呢?

等等。

职场中,尤其是汇报工作这样的场合,一个有力的表达结构如下:

应用到小颖的案例中,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小颖说出了更为具体的信息——

1、主题:拜访四家客户;

2、时间:第二家是上午十点,第一家是下午两点,第三家下午四点半,第四家在谈完第二家后顺便拜访;

3、空间:离公司最近的是第一家,次近的是第二家,稍微有点远的是第三家,第四家正好毗邻第二家;

4、准备:第二家需求比较迫切,是对方主动联系的,约定周一上午十点面谈,很有希望恢复合作;第一家意向也还不错,上周给对方打过电话,约在周一下午两点;第三家也有和业务经理联系,约在下午四点半;第四家因为毗邻第二家,正好顺路拜访下,属于开拓新客户;

5、背景:除去第四家属于新开发的客户,一二两家都是合作过的,第三家地理位置比较好,需求量大;不同的是第二家面临供应商临时变动,所以比第一家更迫切想要达成合作;

6、目标:恢复和第一家、第二家的合作关系,和第三家敲定明确的合作意向,与第四家建立联系,便于后期跟进。

围绕这六点重新整理了一遍之后,我们不难得出下图——

四、

经过梳理,改进后的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今天我的工作计划是拜访四家客户,目标是恢复两家历史合作客户的合作关系,达成一项新的合作协议,开发一家新客户。【点评:开门见山,以结果为导向,直奔主题】

1、这两家历史合作客户中,有一家和我公司有过大额交易记录,如今对方面临供应商变动局面,对方合作意向十分迫切,并且也是对方主动和我联系,我们约在上午十点,我认为这对我公司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对于这家的关系恢复,我还是有相当把握的;另外一家我上周有联系过,和对方约的是下午两点拜访,对方意向也还可以,有一定把握。【点评:先阐述中重点工作内容,交代了事情的背景以及所做的准备,同时向听者传递了信心。】

2、新的合作协议指的是位于某某地段的某公司,这家公司我之前一直在跟进,因为对方地理位置优越,客户需求量大,每年有不少订单,经过接洽得知,对方新来了一名业务经理,急于完成KPI指标,所以这对于我上门谈合作协议是一个不错的契机,约的是下午四点半。【点评:这是次重点内容部分,着重强调目前的契机,说明这次洽谈是必要且符合当前契机的】

3、开发的新客户就在下午两点拜访的那家公司对面,十分方便,这次去并不打算做长时间逗留,只是为了纯粹和对方建立联系,便于后期作为公司的新客户资源进行跟进。”【点评:这是顺带部分,不是工作重点,但着重强调这件事对公司未来的意义,同时强调时间上的安排,让人感觉你做事很有条理,也很注重效率】

附:一张清晰的表达结构图

点击可放大查看

经小颖后来的反馈,她按照我教给她的办法在第一次晨会中表现出色,领导对她称赞有加。

上述模型连续用一个月,你必然会在职场沟通上得到明显的提升与进步;因为,与其说职场沟通能力是一种天赋,倒不如说是后天刻意练习的结果。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畅销书作家,公众号“璃语职美人”主理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大不了大器晚成:实用 已收藏。最后一张图放大也没看的清楚
  • 鱼太咸丶:为什么别人说话一针见血,我说话只是捅个大窟窿。
  • 90e16eb92026:分享很受用
  • 像哲学家般思考的快乐传递者:案例接地气,必须点个赞👍
  • 小桥知否:非常受用,谢谢您😀
    赵晓璃:不客气:cherry_blossom:
  • a9af7563f374:谢谢,受益颇多💕
  • 383a425a5a75:很棒,有不懂的能找你做咨询吗?
    赵晓璃:可以的,加咨询助理qq,917710478
    牛粪茶壶:思维看似很玄,其实有框架。三段论方法就是框架,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平时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时经常用的方法。比如让你总结一篇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思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啊,这是小学就学会的,这就是学会了的思维方法,再用来总结记叙文,按这个思路就没错。

    比如总结这篇,也很简单啊,本文距离说明小颖开始说不到点子上,后来说的比以前好了。为什么呢?貌似学会思维方式了,想的全面了,逻辑清晰了。别人能想全面自己咋不能?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下子都能想全,放到其它事儿上就想不全了?那是思维太懒。

    想明白跟会表达是两个层面的事儿,脑子转的快嘴可能比较笨,这些都需要练习,需要脑子里有东西,嘴经常说,时间久了,人人都会顺畅表达。
    牛粪茶壶:说话只需注意逻辑就行,表达的基本方法很多。结论先行然后再论述法;经典三段论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总分总等。这个可以去搜,这是基本法。

    重点是逻辑,逻辑清晰,表达就清晰。比如文章的例子,今天的计划是拜访四个客户,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如果讲话,就需要有个逻辑线索把它统筹起来:拜访四个,这四个咋安排的?(以时间为线统筹)为什么拜访四个而不是五个?(以原因为线索统筹)怎么拜访?(以具体安排统筹)——这用的什么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分析的,这就是个简单逻辑啊。

    在思考时,尽量不要套模板,模板是死的,只需抓住事情的要点,然后用一个主线索统筹起来就可以了,这样锻炼下去,慢慢尝试用多条线索统筹,你会发现思维越来越全面。妄图一下子面面俱到,说出来的往往又臭又长,如果统筹不好,还容易思维混乱。
  • YinYan:好有借鉴意义,谢谢分享,很受用。
    平时说话这块还很不足。
  • 作一滴水:好吧,看看作家都是怎么写文章的,好好学学。

本文标题:为何别人说话一针见血,而你总说不到点子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tv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