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沃沮故事
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的东面,滨临大海。其地形东北狭小,西南漫长,方圆大约一千多里。北部和挹娄、夫余,南部和濊貊接壤。户籍约有五千多户,国中没有君主,世世代代以部落形式居住,每个部落都有首领。当地的语言和高句丽大致相同,有时也有小的差异。
在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亡到沃沮后开始统治朝鲜,当时的沃沮属于朝鲜。公元前109年,西汉讨伐朝鲜,杀死卫满的继任者、其孙子右渠,把领地一分为四,把沃沮划归玄菟郡。后来他们又受到夷貊进攻,只好迁徙到高句丽西北,这就是今天所说的玄菟郡治故址。沃沮后来又归属乐浪郡管辖。汉朝认为这里土地偏远,就在单单大领的东面,分别设置东部都尉,把不耐城作为府衙所在地,共统领七个县,当时沃沮也属于其中。
30年,东汉朝裁撤边疆郡县,废除都尉之职,任命地方渠帅作为县侯,不耐、华丽、沃沮当时都属于侯国。这时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互相攻伐,只有不耐濊侯至今还设置有功曹、主簿等官职,都由濊人担任。沃沮各个部落的首领,都自称三老,这都是原来县国的制度。
245后,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因为东濊归附高句丽造反,起兵讨伐。不耐侯率众投降。247年,他们重新到魏国进贡,朝廷下诏封他为不耐濊王。当地人和汉人杂居居住,每年四季都要到郡衙拜谒。两郡有军事调动时供给军需给养。
因为沃沮这个国家太小,夹杂在大国之间,后来又被迫归附了高句丽。高句丽任命其中的大人为使者,让他负责管辖,又派出大加负责征收租税,貊的布、鱼、盐,以及海中食物,转运千里运送到高句丽,还要送国中美女作为高句丽的婢妾。
沃沮国中土地肥美,背山向海,适宜种植五谷,当地人勤劳耕种。国民性格强悍,因为缺少牛马,都持矛步行作战。饮食起居、穿衣礼节,都和高句丽相同。下葬时制作大木椁,长十余丈,开一头作为门户。刚刚去世的人先暂时埋葬,等到皮肉腐烂后,再取出骨头放置在棺材中。每户全家共用一具椁材,先把这个人的模样用木头刻画好,同时要把瓦片和米放在其中。
毌丘俭讨高句丽时,高句丽王宫战败逃到东沃沮,魏军趁势追击,沃沮各个城邑都被攻破,被斩首俘虏三千多人,宫又逃到了北沃沮。北沃沮有一个地方叫做沟娄,离南沃沮有八百多里,其风俗南北相同,和挹娄接连。
黄其军
作于2019年5月30日(古历四月廿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