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故事35:三思而行

作者: 一竹居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06:37 被阅读42次
一竹居,两味茶,三不五时来论语…


【成语故事】


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三桓的季氏掌门。

鲁文公六年秋,他去晋国聘问。临行前,他让手下准备了一些丧事用品。手下非常不解。他解释说:“有备无患。要用却没有,怎么办?即使用不上,也没事?”

东门归父在鲁宣公支持下,想借力晋国驱逐三桓。聘问晋国时,宣公去世了。季文子立马在朝廷上说:“让我们杀嫡立庶,以致失去大国援助的,是东门襄仲(东门归父的父亲)啊!”因此,鲁国驱逐了东门族人。

鲁成公十六年,叔孙宣伯派人告诉晋国说:“要使鲁国服从晋国,请你杀了季文子,我再把孟献子杀了。”因此,晋国借机拘留了季文子。后在鲁国大夫子叔声伯劝说下,季文子才被赦免。回国后,季文子立马驱逐叔孙宣伯,改立叔孙穆叔。

鲁襄公六年,季文子去世。他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没有喂粮食的马,没有金银玉器,没有双份用具。

凡事,季文子三思而行。

【成语释义】


三:再三,表示多次。反复考虑后再做。

【成语用法】


近义词:从长计议;谨言慎行

反义词:轻举妄动;草率从事

【成语出处】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②(《公冶长5·20》)

【论语释义】


①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国大夫。

②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和气生财

相关文章

  • 论语成语故事35:三思而行

    【成语故事】 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三桓的季氏掌门。 鲁文公六年秋,他去晋国聘问。临行前,他让手下准备了一些丧事...

  • 成语故事新编-三思而行

    孩子做作业的磨蹭劲真是让人忍无可忍,一个小时之前开始做数学,现在还在做第一道题。 妻子强作平静的问他:怎么回事呀?...

  • 成语故事35:背道而驰

    成语:背道而驰 拼音: bèi dào ér chí 解释: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

  • 成语典故|祸起萧墙

    成语释义: 常指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成语故事:...

  • 学习经典(三十五)

    《增广贤文》(四) 第35则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注释: ①卑:低处。 ②迩:近处...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下学上达 释义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原文 《论语·宪问》(14·35)...

  •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 【释义]做一件事应多想想,然后再行动。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公冶长》。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

  • 论语详解 35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5)作者:缠中说禅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 学习《论语》(35)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知”的道理吧?知道就是...

  • 跟读论语(35)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及季氏,他不尊礼仪,竟然在自己庭院里表演64人的舞蹈,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成语故事35:三思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jj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