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解读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作者: 流星雨儿下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07:37 被阅读402次

我们曾讲过中唐“大历十才子”中,才情冠冕的卢纶,今天我们来讲另一个“大历十才子”,和卢纶息息相关的一个人物。不仅他本人与卢纶息息相关,他的代表诗作也和卢纶息息相关,他就是中唐诗人司空曙,代表作就是名篇《喜外弟卢纶见宿》。诗云: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这首诗写得非常动情,而且非常符合这个时节去解读,今天刚好是立冬的时节,而“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写的就是深秋或者初冬的时节。诗家一般以为这是司空曙晚年作品,晚年的司空曙因为生活境遇每况愈下,所以僻居荒村、独拥陋室,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而这时卢纶时常来探访他,两人感情至深,所谓“情郁于中,而发乎外”,在又一次卢纶深夜前来探访并留宿之后,司空曙自然而然地写下了这样感人至深的一首五律精品。

首联、颔联,先写自己清贫自守的境遇。所谓“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这说的是自己所居住的环境。“静夜四无邻”可见所居之荒,所以第一句可证第二句的“荒居”两字,而第一句中“四无邻”也就是说陋室独居,四周甚至没有什么相邻的人家,这更反衬出了静夜的“静”字。想来即便是荒村野外,即便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白屋,也能“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即使是贫穷人家,也能有几个贫穷的邻居,而司空曙却偏偏说“静夜四无邻”,连一个邻居都没有。这其实啊,要凸显的是后面的一个字,颈联中的那个“独”字,孤独,孤独到了极点,连所居住的环境都是那么的孤独,不仅孤独,而且还十分得清贫。所以第二句说“荒居旧业贫”,身处这荒村野外,除独拥陋室之外,便家业清贫、身无长物。那么诗人所拥有的还剩什么呢?诗人所唯一拥有的、还剩下的,不过就是这孤独身躯里,那颗时时面对自我、面对苍穹、面对寰宇的一颗孤寂的灵魂。

所以接下来,颔联用笔至深,实为写景写人之千古传诵的名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一句太过有名,也是我们之所以要讲一首诗的第一个关键之处。后人诗论评说,自盛唐而入中唐之后,诗格已趋卑弱,往往有句而无篇。就是说中唐诗人作诗,虽然整篇气格不大,但其中往往时有警句、时有名联,一两句极精彩之处便可带动全篇,使其成为千古不朽之佳作。像司空曙的这首五律就尤其典型。因为颔联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一句太过精彩、太过有名,遂带动全篇,成为千古不朽之作。那么,这一联到底好在哪儿呢?

首先就在于它既写景,又写人,极富画面感、极传神。“雨中黄叶树”,不用说,这是写景;而“灯下白头人”则当然是写人。但这样的景与人,又不是截然相分的,也不是单纯比喻,它是一种气质的两种形象。你看那雨中的黄叶之树,在风雨的催逼之中,树叶凋零,那是何等的秋风寂寞、衰飒之情,而灯下的白头之人,正是风烛与残年的最好写照,正是人生落寞的衰飒之情。

所以从树与人,到黄叶树与白头人,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层层的映照简直写尽了人生的落寞与凄凉,尤其是这种落寞与凄凉,是以一种极简洁又极鲜明的画面感来呈现,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诗人神来之笔,所截取的暗夜中的一个截面,细细想来,真是极具画作的层次感。雨中昏黄,灯下光亮,这一下就有了光与暗的光影对比,而且雨中树叶飘零,灯下斯人独坐,这又有了动与静的画面对比。最后,除了明与暗、光与影、动与静,还有两种颜色的对比,黄叶树与白头人,在黄叶树的黄的映衬下,白头人的白又是何等的触目惊心!所以细细想来,这种精彩的诗句,哪怕只是随口吟来,那种鲜明的画面感也会自然而然、毫无防备地突然就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甚至反复揣摩、反复体味,便会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灵魂的世界里。

其次,这样的名联佳句还典型地体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之妙用无穷。它的对仗工稳自不待言,它的摹景写情其实是用了最简洁的语言去体现了最富层次感的画面,以及最富内涵的情感。你看,“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就词性而论,其实不过是两个名词性词组而已,黄叶树与白头人都是名词,那么加上雨中和灯下的两个状语,构成两个名词性的词组,或者说是短语,简单地堆放在一起、叠加在一起,便意境全出、妙用无穷。


所以我们讲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时候,说过“明月别枝惊鹊”,那个“别枝”一定不是离别枝头,它一定是一个名词性的一个词。因为“明月、别枝、惊鹊”,对应后面的“清风、半夜、鸣蝉”,都是一些名词的简单叠加。因为汉语可谓是人类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最简洁的、表意上最丰富但是表现上最简洁的文字,这和汉语的象形、会意功能息息相关。所以你看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每次联合国出一个什么样的文件,六种官方语言都会印六本,哪一本是汉语写的呢?你根本不用去看,用手去摸一摸就知道,最薄的那一本一定是用汉语写的。因为汉语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我们独特的母语,是其他的拼音文字、字母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马致远可以用九个简单的名词叠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简单的名词叠加就可以构造出一幅完美的意境和绝美的画面来。所以你看汉语的简洁,诗词中的五绝、七绝不过两行四句,或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而已,何其的精炼、短小。而同时期的西方,十四行诗已经算是短小精悍的作品了。相比之下,我们的母语文化,我们的汉语诗词,真的才可以算是人类文明中浓缩的精华。所以这样的“雨中黄叶树”、这样的“灯下白头人”,简约而不简单,用最凝炼的笔触,却直击人心。

当然说到这一联名句,第三点,还有一个特别值得说道的诗词的文化现象,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个诗词国度里,诗词文化一个重要的创作规律。范晞文的《对床夜语》曾经评论这一联说:“诗人发兴遣语,往往不约而合。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也。‘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乐天也。司空曙有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句法王而意参白,然诗家不以为袭也。”这是说,你以为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别出机杼、精彩绝伦,其实它也“其来有自”。因为王维有一联叫“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写得虽然纯然是景,但已有“雨中”与“灯下”之景的对应,而白居易则有“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又已把黄叶与白头相交织,所以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是把两联相合,叫“句法王而意参白”,是说句式上参照了王维,而意境上呢则参照了白居易,但是诗家论之皆以为司空曙远超越二人远矣!虽然“其来有自”,但大家却从来不认为这是抄袭,而公认这是创作上的沿承与超越。其实范晞文的评论,也不太严谨,因为白居易远出司空曙远矣。这首“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虽然是司空曙晚年之作,但白居易要比司空曙小上很多,并不能证明白居易的“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要作于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之前,甚至按常理推之,白居易的“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倒有很大可能是作于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之后,这样就更谈不上司空曙袭用白居易的语意、语境。


所以谢榛的《四溟诗话》里就比较客观地评论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是把白居易的那一联和司空曙的那一联放在一起比较——简单的比较,而且他还没有说王维那一联,而是拉了韦应物那一联,叫“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三个人的三联创意都基本相同,但是毫无疑问,是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写景写人意境最妙、最优。

当然回头来看,毕竟王维在司空曙之前,毕竟王维也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名联,为什么诗家也不以为袭也呢?这也就说到中国诗词文化的一个典型现象了,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词的国度,是因为在古人、在诗人看来,最优的创作、最好的创作、最好的作品,才是代代诗人们为之锲而不舍的终极追求。古人没有那么鲜明的版权与知识产权意识,如果是低劣的抄袭,当然也会为世人所不齿,但如果是别出机杼、别有创意的二次创作,是为艺术、为诗词的、为终极归宿而进行的二次创作,那样的袭用,却是往往被人所称赞的。不要说司空曙只是借王维的“雨中”与“灯下”之景,我们此前说过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接下来最有名的那一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其实是直接袭用了五代诗人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是,这一联固然精彩,但放在翁宏的《春残》里却份属平常,而晏几道移至《临江仙》中,立刻便大放光彩、大放异彩,恒为千古名言、千古名篇。

又比如纳兰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我们在讲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时就说过,他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中就有“相恋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所以纳兰的《画堂春》也几乎是直接袭用。当然这都是最有名的例子。其实,你若看前人的集中,这种袭用前人成句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说王安石有一首《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中有一首上来就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与儿洗面作光泽。怳然天地半夜白,闺中只是空相忆。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你看这首七律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桃花依旧笑春风”,一首诗里直接袭用前人两句。当然如果用得精彩,那就可以不落窠臼,翻然而上,让原句更放异彩,但如果用得平庸,那就不过是东施效颦,徒然为人所笑了。所以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就是翻前人之意,不落窠臼,更上一层楼的精彩创作的典型。

所以,有了这么精彩的颔联,颈联的直抒胸臆便呼之欲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一句“独沉久”,“独”字、“沉”字一出,况加以“久”字,就把仿佛空间截面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所烘托出的孤独与落寞立刻向纵深延展、向时间深处延展,于是画中的景与人都平添了一种命运的悲凉!事实上,司空曙的命运与卢纶的命运相比较起来,确实是两种典型。司空曙在“大历十才子”中是年龄较长者,而卢纶呢,在这十个人里头是属于较年轻的;性格上呢,卢伦属于较外向,司空曙属于较内向,于是带来的命运与际遇相差也是两种典型。

卢纶我们上一讲讲过,虽然是有比较倒霉的地方,在天宝年间,曾经考中了进士,但是最倒霉的是他刚考上,“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乱世冲掉了他的进士。“安史之乱”之后,卢伦虽然曾经又有多次应考,却大概考运用尽,再也考不上了。这看上去仿佛是很倒霉的命运,但是卢纶因为他的才情,命里时有贵人相助。开始的时候是元载、王缙这样的宰相都纷纷青睐于他,后来又有郭暧与升平公主将之引为座上宾。世事浮沉之后,又有浑瑊这样的重臣一直赏识呵护于他,所以卢纶真是叫命中常有贵人相助。一生交游广阔,境遇非凡,他所结交者大多都是当朝名相、权臣,像除了元载、王缙、浑瑊之外,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马燧、韦皋或名相或权臣,俱是大权在握的重要人物。


所以才情出众又年轻帅气的卢纶,也可谓是“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呀!而相较之于卢纶,司空曙就惨多了。他早年一直沉于下僚,后来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帮助下,仕途才稍有起色,但晚年因性格落落寡合,故又辞官隐居,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所以可谓人生适意、得意的卢纶常常来探望、探视人生失意的司空曙,这就让司空曙非常感动,“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谢榛评曰:“此句虽瘦而健,虽粗而雅。”仿佛直白如话,但却情意满满。

那么卢纶为什么会常常来探望落寞失意的、荒村独居的司空曙呢?答案全在第四联中,因为“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因为你与我平生情谊至深,更何况我们还是蔡家亲,这就直接呼应了诗题——《喜外弟卢纶见宿》。这个外弟是什么呢?首先要说这个“蔡家亲”是什么。蔡家亲的典故典出《晋书》,羊祜是三国末期、西晋初年的名将——羊祜羊叔子。他其实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蔡邕的外孙,也就是说著名的蔡文姬应该是羊祜的姨妈;蔡邕的孙子叫蔡袭,这样蔡袭和羊祜就是姑表兄弟。羊祜因为伐吴有功,将得到爵禄与封邑,但他上表晋武帝司马炎表示不要,请求把这些爵禄和封邑转赐给家境远不如自己的表兄弟蔡袭。因为他们的姑表关系特别好,所以延续了好几代。所以“蔡家亲”就是指的羊祜与蔡袭这种很亲密的表兄弟关系。而司空曙呢刚好就是卢纶的表兄,所以他说“况是蔡家亲”,又说“喜外弟卢纶见宿”。外弟就是表弟,在古人那里,内弟往往是指同姓的堂兄弟,而外弟呢,则是指不同姓的表兄弟。所以本来两人就情谊深厚,再加上有这种表兄弟的关系,所以在风雨飘摇的人世间相互扶持,就更可见这份真情的感人了。所以全诗虽是生活点滴的所悟所感,仿佛偶然道出,却又有不尽的回响。所以后人评价司空曙说,其诗“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最能感动人意”。

事实上,人生本来孤独,尘世本来荒凉,一路风雨同行,能感动你我、温暖彼此的,大概除了“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顾影自怜,也就是“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的相互扶持、人生情谊了吧?我们立身之处,是洪荒的缝隙,又是苍茫的原点,或者我未曾与你谋面,却为何一念彼此变得岁月斑斓。

相关文章

  • 郦波解读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我们曾讲过中唐“大历十才子”中,才情冠冕的卢纶,今天我们来讲另一个“大历十才子”,和卢纶息息相关的一个人物。不仅他...

  • 读《喜外弟卢纶见宿》杂感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有人探望拜访,诗人亦喜亦悲,有境况困窘的惭愧与悲凉感慨...

  • 蒙曼解读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朋友们,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司空曙的五言律诗《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 书法作品

    清言怀古契 逸趣得天和 《喜外弟卢纶见宿》 作者:唐代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 读《唐诗三百首》(150)

    《唐诗三百首》第150首,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原文】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唐诗300首(93)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 -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

  • 读诗心裁: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读诗: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心裁:先状...

  • 喜外弟卢纶见宿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 唐诗打卡(126) 忍不住了的卢伦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 「唐诗三百首」喜外弟卢纶见宿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代: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

网友评论

  • b867fb3d4a62:蒙曼也讲过,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讲解风格

本文标题:郦波解读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qy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