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脑洞大开的阅读课随笔。
我希望,达成两个目的:
1.更好地理解“理解力”的概念;
2.示范主题阅读的方法。
我采取的行动是:组织针对“理解力”的[2次主题阅读讨论]
☫
今天早上的中文精读课,我向无忌重新提出了之前讨论过的那个关键的问题:什么是理解力?理解力的提升意味什么?
上篇文章我的对理解力的定义是:理解力与特定领域的知识与信息不同,是一种根据有限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是一种对世界的洞察力。理解力的背后是长期有意识的思维训练。有许多书籍本身就会提供一些提升理解力的思维方法。
回顾上篇文章的内容 via 为提升理解力而阅读
考虑到“理解力”的问题是《如何与读一本书》中的关键问题,我们今天重新以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趣的探讨。分析阅读是为提升理解力而读的方法,整本书的重点恰恰是第二篇——介绍分析阅读的方法。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娱乐消遣或是获得资讯,那么就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短小的[主题阅读(1)],借助《大问题》来解释《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出的“理解力”的概念。我们架构出了一个主题分析:《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理解力”和《大问题》所提到的“概念框架”是什么关系?
[本文主旨]我先抛出答案,再做解释:通过阅读提升理解力的意思就是通过分析和理解作者提出的概念、主旨和论述,形成更成熟、全面、深刻的概念框架。
☫
举个例子,《小顾聊绘画》与《艺术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哪本书提供的是资讯和消遣,而哪本书可以提升理解力?
《小顾聊绘画》提供艺术家的基本信息、生平和八卦,读起来挺有趣,可以做艺术史信息的铺垫,但是整本书只能提供资讯和消遣,不能让我们回答一些关于艺术史的本质问题。
《艺术的故事》则不同。如果我们使用分析阅读的方法阅读《艺术的故事》则可以提升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理解力,贡布里希在前辈艺术史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比如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提出了他自己的艺术品欣赏框架,以及对艺术的本质理解。关于贡布里希提出的的术史分析的概念框架,我曾经在内部讲座上跟学生做过简要介绍,主要包括六个维度:
1.时间及区域
2.艺术家的地位
3.艺术的目标
4.艺术的内容
5.艺术的形式(Seeing&Knowing/Perception&Thought)
6.艺术家的意图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艺术的故事》并不仅仅提供了有关艺术史的资讯(如果你没有使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去读,那么也有可能只获得资讯和消遣),它还提供了一套成熟而又严谨的概念框架。
如果你按照分析阅读的方法细心观察,你一定会发现,作者对每一个时期、每一位艺术家甚至每一件艺术作品的陈述与分析,都是按照这个概念框架展开的。
于是在逛博物馆的时候,我们仿佛拥有了一双新的眼镜,一切都与从前不同,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作品普遍没有标注艺术家的名字,为什么毕加索与达芬奇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如此大的差别……
关于如何阅读《艺术的故事》,参见知乎我的回答 via 如何阅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主旨重现]所以,我们通过使用分析阅读的方法阅读《艺术的故事》,提升了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理解力,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分析和理解作者提出的概念、主旨和论述,形成了的一套更成熟、全面、深刻的分析艺术史的概念框架。
☫
请允许我引申一步。
在我们使用分析阅读的方法阅读《艺术的故事》之后,这本书在我们眼中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由大堆的艺术史资讯变成了有条理的概念框架。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我们使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由为资讯消遣而阅读的方法改为分析阅读的方法)。
[主旨变奏1]简而言之,媒介/工具/方法论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在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经历这种由媒介到认知的思维范式转变( Paradigm Shift)。
这种思维范式的转变,在科学领域被托马斯·库恩称为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s”;
在创业领域,当创业者的方法论从产品发布模式(New-Product Introduction Model)瀑布开发转变为客户发展模式(Customer Development)和灵敏开发(Agile Engineering)的时候,Steve Blank和Bob Dorf称之为“主显时刻”(The Moment of Epiphany);
在个人成长领域,当人们对个人发展的方向由追求外在的评判(Outside-in)转变为优先修炼个人品德(Inside-out)的时候,Steven Covey称之为A New Level of Thinking;
在公共生活方面,当美国人由阅读严肃书籍和报纸转变为看电视和上推特脸书的时候,Neil Postman称之为娱乐至死(Amusing to death)。
......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意识到,当我们把问题提升到“媒介/工具/方法论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之后,我们又邀请了更多领域的作者进行了一场新的主题阅读讨论。[主题阅读(2)]
☫
[主旨引申]最后我想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概念框架,这就是所谓的独立人格,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
引用《大问题》中的一段话:概念框架在不同领域被称作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思想气候或者世界观,它们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理智基础。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使用这多种概念框架(有时享乐主义、有时科学精神、有时宗教精神),如果能把这些不同的概念框架统一起来,丰富、发展和巩固它们,“概念框架”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指导我们的决策和行动,赋予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新的意义和清晰性。
想要看得明白、想得明白、活得明白,我们就需要去敲打、检查、提出新的站得住脚的我们自己坚信不疑的概念框架。有了它,我们可以活得洒脱而有风格;没有它,我们寸步难行,举步维艰。这便是我们学习练习实践分析阅读的原因,也是我们学哲学、做哲学的目的。
用木心的话来说就是:
“没有纲领,无法生活”。
文辞简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