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我见到了老同学云。
她前年调到本校,儿子今年升入初中,进入我班学习。
儿子钧是个胖胖的可爱的男生,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学期初,被选为文娱委员,倒是很活跃积极。
因为是同学的孩子,我也格外关注。
这不,最近几天发现钧总是不够专心。
我在讲台前与别的学生交流问题,坐在前排的钧,抬着头听着,不时还插几句话。我被他打断,有些生气,说:看你,专心做你的题吧,跟你也没有关系。
我把这一现象反映给同学云。
她也很无奈,说:这个孩子就是欠管,你该吵就吵,我们说话不顶用,你是班主任,你的话他听。
对于这样的授权,我只到很多。
从某些方面来说,进入初中以后,家长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就会下降,老师的影响其实也远不如同学。
作为班主任,我也只能适当地提醒下,也担心说多了学生出现“超限效应”,出现逆反心理。
我问云:是不是小学时在家学习,他们总爱守着他,指导他,干扰他呀?
云说:没有呀。钧都是自己去写作业,我们都忙着不管他。你爸是学校的一摊活,我作班主任,没空管。他也很自觉。
我也找不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了。
云最后说,孩子这性格非常似他爸爸。他爸小孩子在农村小学上学,老师管得松,一弄就逃学回家玩去了……
我只好笑笑说:遗传也会有一些因素的。
午饭后,学生在上午自习。
我站在讲台旁批发作文。
改了几本后,发现红圆珠笔没油了,我用力甩了几下笔,还是不下水。
再一抬头,一笔崭新的水笔递到了我的面前,我接过,扭头一看,正是坐在前排旁边的钧。
我无意中的一个甩笔动作,他就注意到了,并且很快意识到是老师的笔有了问题,马上找出自己的笔借给老师作用。
这样的“不专注”不正是一种对他人的热心关注吗?
想想早上,我对他妈妈告的状,我只能苦笑地不说什么,拿起笔继续改起来。
收起学生作文本,我心中有一个疑惑升起:
我们老师很多时候,希望学生专注于学习,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某一角度来看,专心致志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可以让学生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中,不被别的人和事打扰,或许可能更好的提升成绩 。在老师看来,最美的姿势就是全班同学都埋头读书作业,心无旁骛!
学校领导也会认为这样的班级更平衡,更放心。
但如果每个学生都只管好自己,对于周围任何动静都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不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吗?这不是在培养木偶人吗?不是在培养“冷血战士”吗?
这似乎是一组矛盾的问题。
确实让作班主任的我们有些纠结。
晚饭后的自习课,我仍旧在讲台前改作文,学生在自习。
有一些学生在安静作业,(毕竟临近期末考试,各科老师下发了大量的试卷)还有一些学生离开作业 在相互提问交流,教室里有一些吵闹的声音,不过,因为有班主任在,大家还是很节制的。
前排的小陶看别人在提问,也放下自己 的笔凑了上去,我伸手拍拍他的头,小声说:坐回去,人家在提问,又别提问到你。
小陶尴尬地坐了回去。
一旁的钧说:看你,不专注。
我听后笑笑,猜想八成他妈妈把早上我们的谈话转告了他。
预备铃响了,我让学生停下来,读了一些我记下来安静学习的同学的名字。
我专门把钧的名字排在第一个进行表扬.
我想:学习专注是一种好品质,关心他人也是一种好品质,两者也许并不是绝对的一组矛盾,肯定学生的专注,并没有否定他的关心他人。
在一定的场景下,我们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才不至于打击了学生的善良,也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