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作者: 乐健君 | 来源:发表于2024-06-20 19:50 被阅读0次

这天儿,不热则已,可是一热起来,便是突破性的。

这不,今天刚刚夏至,前两天,还得开电褥子睡觉的吉林市人,被“挠”地一声窜到了三十二三度的室外最高气温,给“烧”了个措手不及。

气温一下子就窜到了三十二三度,让凉快惯了的吉林市人,一时之间感觉喘气儿稍微有点费劲了。

前段时间,南方朋友被上蒸下煮的天气,热得不行不行的时候,俺们吉林市人,在老天爷的眷顾下,过得还算安逸。

今天,夏至这刚一开板儿,老天爷立马变得不那么温柔了。

这个三十二三度的“下马威”,的确,还是让吉林市的土著有点儿瑟瑟发抖。

天气预报,今天报出来的最高气温才三十二度。

可是,我那台“三手小Q三儿”的仪表盘上,跳出来的数字,分明就是三十四五度。

从脚底板儿明显感觉到的那种烫烫的感觉,以及,即使已经把车上的空调开到了最大,也没让我头上的汗,少流一滴的情况分析,俺那台“三手小Q三儿”,没有瞪着眼睛说瞎话儿。

该说不说,如果今天不被三十二三度的气温烤到大脑缺氧,还以为俺们这嘎达,这夏天就这样了呢。

翻翻日历,好像离立秋已经不远了。

仔细想想,哪有都夏至了,还不让天儿热的道理。

再者说,人再怕热,也改变不了节气不由人这个现实。

人,可以由着性子胡来,这就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人性。

可老天爷不行。它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供养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生态。

如果说,老天爷哪一天,使了性子,动了真气。那也是在被逼无奈之下,不得不出手做出的正确选择。

大地里的五谷和果蔬,无论其中的任何一样儿,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足够的温度。

地球村儿里的人,没有一天不在琢磨,怎么才能不再靠天吃饭。但是,时至今日,好像也没琢磨出来个子午卯酉。

十四亿中国人,今天都还能吃上饱饭,除了感谢老天爷给了我们足够的惊喜:没有让大灾大难降在咱们脚下这片土地之上之外。

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那个永远当不上“院士”的袁隆平爷爷。

正是袁隆平爷爷,用毕生精力献给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杂交水稻,才让耕地面积只占7%的中国,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2%的中国人。

不知道再过多少年之后,我们还能遇到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好人。

大家一起祈祷吧。为自己,也为后人。

掐指一算,今天距立秋,还有一个半月。

就算把秋后的三伏天全都加在一起,满打满算,称得上“上蒸下煮”的热天儿,也就只剩下不足二个月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分明就是告诉我们,今天,刚刚开始的那个骄阳似火的夏,一个半月之后,就要与我们招手告别了。

相关文章

  • 夏至,夏至…

    当节气的脚程行至夏至时,大地也正经历在炙烤中。 那种白天不敢出门,或者就想呆在空调屋里一动不动的感受,还有夜里不开...

  •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有雨,谷仓有米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 …… 很显然,夏至有雨才...

  • 夏至(今日夏至)

    祝简书朋友们夏安! 夏至 文/小点 阳光过于热情 白昼以其极致的长度 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生命的绿色怒放 瓜豆藤蔓兴...

  • 今日夏至你吃面了吗

    今天夏至,大家吃面了吗?民谚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历来民间有这个夏至吃面的风俗,寓意长寿之意。 俗语说“不到夏至莫道...

  • 饺子印象

    之前听过“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今年夏至,看朋友圈、微博都有很多晒夏至吃饺子的图片。虽然心中疑惑——夏至也要吃...

  •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总之这天如果下雨,夏至那天就热;这天火热,夏至那天就雨涟涟。这就是...

  • 悠悠夏日长

    夏至,古时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认为,夏至是四季中非常重要的时节,标志盛夏的来临。据《恪遵宪度抄本》:...

  • 夏至:天光尚好,余生悠长

    今日夏至。《恪遵宪度》中解释“夏至”: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之...

  • 那年夏至,今年夏至

    夏至,夏至 夏天终又如期而至 记忆里的碎影 斑驳了蝉鸣 时光总是容易雷同 让人感不到流逝 去年夏至 今年夏至 明年...

  • 夏至已至

    夏至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ch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