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阅读的第三阶段
今天下午的三人行读书会很特别,有好几个第一:第一次线上读书会;第一次五位分享人;第一次有专业主持人;第一次没有互动。时间也感觉有点儿短,一个小时紧紧张张,以前线下每次大概都在两个小时左右。
转载阅读人多时间短信息量大,半个时辰电光火石、流星赶月,感觉脑子不够用,跟不上趟儿。一会儿在火星,一会儿到了前苏联,STEM、阅读的责任、学习之道纷至沓来。如果在学校的每个小时都这么度过,我这会儿应该哈佛、剑桥双博士后都出站了。
各种信息知识轮番轰炸之后,崔岱远老师的论断记忆犹新:我们已经走进了阅读的第三阶段。
从200万年的直立人再到25万年前智人的出现,这些老祖宗们都会阅读,他们在阅读自然,看天看地、看花看水,更要盯着植物、猎物,摸清自然法则,总结生存规律。那会儿的阅读,不是点缀品和升华品,而是必需品。不会阅读,就会饿死;不会精读,就被淘汰。
公元前3200年,伴随着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的出现,世界上不同区域的人类先后迈进了文字阅读的时代。那会儿,人类在继续阅读自然的同时,开始阅读自己发明的文字,文明也因此得以更好更系统全面地传承。而数千年前的古老文字中,唯一流传到今天还有生命力的,正是我们的汉字。汉字像一部密码,把华夏民族的风霜雪雨、浴血荣光都一一记录在案,供后人不断钻研参详,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奋然前行。
到了21世纪,正像崔老师所说,我们的阅读进入了第三阶段,电子书和新媒体书开始出现。本质上讲,电子书还算文字范畴,因为只是载体从纸张变成了屏幕,而新媒体书就超越了文字,抖音、快手、小红书、喜马拉雅FM同样是阅读,但载体变成了音视频,内容也更加纷繁复杂。
按照崔老师的说法,我们仅连中国560家出版社每年印的20万本纸质新书都读不过来,那存储数以Gigabyte计算的电子书和更加海量的音视频内容,何时才能读完?或许未来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除了课本也看不了几本书,反而音视频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载体。
这里也像崔老师说的,再过一千年,文字消失了,可阅读还存在,完全有可能。那会儿可能不用读书了,而是脑机接口,需要什么信息知识,直接比特输入大脑,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那会儿到底是机器的人化,还是人的机器化,还真不好说。
那么太长远的问题先不考虑,就当今现前眼目下,面对着先进科技带来的这么多可阅读载体材料,人类变得更聪明、更智慧了吗?恐怕并没有。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让我们越来越愚蠢。
那么还要不要阅读呢?要,当然要。人类跟其他动物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人类会阅读。当然,动物也会阅读自然,只是读的没人类好,属于地球班上的差生,而且这个差距越来越大。年轻父母普遍存在的起跑线焦虑恐怕也源于此,担心自己的宝宝又变成人类班集体的差生,被其他人所淘汰。
互相推搡起跑线的同时,大家都忽视了一点:阅读,除了是生存技能,更是一种最高级别享受。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人类对自身的最高犒赏,就是读书。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毛主席更是讲过,“”如果我还能活十年,我一定读书九年零359 天”(按:中国老历法一年是360天)”。
从这次线上读书会开始,大家都要做好准备,进入人类第三个个阅读阶段。至于在阅读自然、阅读文字之余,如何还有那么多精力,去阅读音视频,乃至读人、读事、读生活,那就要有赖更多像“三人行读书会”一样的优秀团体,不断把大家组织起来,激荡思维、碰撞思想、清晰逻辑、培养智慧,让正能量光照天下,穿透每个人内心的阴霾云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