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儿。
我们建议深度阅读。读各种理论书籍,读各种经典文学,读名师的著作,围绕某个主题深度阅读期刊文章。这样的深度阅读,会让你有别样的收获。
朱光潜说过:“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深度阅读,让自己的精神海拔更高峻,让自己的理论底蕴更厚实。
第二,教研组精心策划微格教研。挑选一位到两位名师,观摩他们以往的经典录像课,用微格研究的方法深入解剖名师名课,并撰写赏析文章;可从片段赏析开始,先专攻一两家,再融汇百家,博览杂家,最后才能自成一家。
微格研究,还可以聚焦某个领域,横跨多位名师。比如,研究导课艺术、结课艺术、理答艺术、朗读指导艺术、字词理解艺术。把多位名师的精彩教学录像或者实录片段汇总一起,进行比较式研究,这样的研究,收获多多。
甚至,可以组织教师研究名师的“同课异构”。同一节课,不同的名师是如何演绎的,发现异同,尝试同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围绕某个专题深度研究。深度阅读,深度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入反思,比如群文阅读、整书阅读、古诗教学、大单元统整教学、阅读教室打造等等,在一个领域里深入下去,挖出一口深井,挖出源头活水。
名师云集的观摩课,好看则好看,但往往风格过于多样,相对不聚焦,给人一种满汉全席的感觉。围绕专题进行研究,则如品尝地方特色小吃,越品越有滋味。
第四,眼睛朝内,打开教室研究教师的常态课。我们要积极倡导常态课研究,发现常态课当中的亮点和值得改进的点,并进行现场改课,建议肯定一个优点并说出理由,指出一个缺点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教学研究,要走向常态,要花力气研究常态课。浙江省教研室提出的“常态课改课”教研,就非常有价值。用一天的时间,试教——讨论——重构,发现常态教学中的亮点,改进不足,进行重构。这样的常态课教研,接地气,有价值,可尝试。
第五,选择便捷又可反复观看的网课教研。长期接触不到外界的研究讯息,不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种状态不可持续,必须想办法改变,比如可以选择优质网络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