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浅析

作者: 水亦宽 | 来源:发表于2021-05-01 00:01 被阅读0次

            幸福教育与快乐教育有什么不同?

            幸福一定快乐,快乐不一定幸福!

            以心理学角度来说,幸福和快乐都是心理感受,两者之间有关联却没必然的联系。快乐属于比较简单的范畴,容易获得和达成,而幸福更加高级和难得,需经长期的快乐积累才能产生幸福感。快乐可以自给,如品茶、看书、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享受个人兴趣爱好等都可以为自己带来快乐,但是幸福却不能自给,必须有外界的因素。所以幸福是比快乐更加高级的心理感受。

            如果你带着两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去爬山,其中一个孩子你抱着,另一个孩子跟着一步一步地攀登。你抱着的孩子很轻松,而另一个孩子在攀登的过程一定会气喘、疲劳、难受,当登上山顶的那一刻两个孩子都会很快乐,而那个自己攀登的孩子所拥有的满足和骄傲是难以言述的。这种征服的意义对孩子来说是更加重要,所以幸福是需要通过努力来获得的。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斯宾塞的这个提法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他的思想在西方国家被利用得很好,还引起美国的教育革命,使得美国教育这么多年都走在世界前列。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并迅速被歪解。“快乐教育”被顾名思义地认为就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没有心理负担而得到全面发展。这样想法看起来似乎很不错,在枯燥的学习中为孩子制造一点快乐,让孩子的童年不受作业所束缚。

            问题是这样的教育真的能让大多数人学有所成么?教育如果完全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只要孩子不喜欢就不让孩子做,这种美其名曰“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只会是让很多孩子走向失败的麻醉剂并导致孩子在求学路上一事无成。这种过分强调兴趣和遵循心理规律的做法与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不一样的。

            因为在斯宾塞的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了,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不知道被剑桥录取或成领域精英是因为他们是斯宾塞的子侄还是因为他们能力出众?他们能力出众不知是不是在毫无约束自由自在之下而来的?而我们能见到的有多少14岁的孩子还在娇生惯养中,只有糖是不可能让人真正长大的。

            顾名思义的“快乐教育”在国内盛行这么多年,让孩子们有了充分理由去追求自由自在,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批评和挫折。

            既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费尽苦心,甚至是迷了眼和乱了心,想尽办法把孩子推往兴趣班或补习班、斥巨资将孩子往私立学校送。

            这种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两极分化使不少孩子心理和身体受不了,并因种种原因而轻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让人不寒而栗的残酷现实,不知值不值得让我们反思反思?

            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痛苦的,只有少数学霸对学习的感受是幸福和轻松快乐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花在了寻找快乐和幸福上。

            契克森米哈赖教授认为,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生于哪个时代,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都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且所有人对幸福的感受都是基本一致的。他花费了数十年的光阴,采集了十多万份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了十分精确的实验结论,幸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抽象,它有一些固定的成分组成,并且只要人们愿意幸福,完全可以人为创造出来。

            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幸福的传统认知,假如幸福教育能够系统地开展,对于提升国民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改善我们对学习的认知和对幸福的感知。

            什么是幸福教育?每个人的答案有可能是不同的。

            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或监护人、政府部门和社会等,所以要形成共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我看来,所谓幸福教育就是指让施教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到幸福的教育。

            首先要端正观念。客观地说,不管什么时期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求学都不是轻松快乐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由于观念上的矫枉过正或者缺乏吃苦耐劳,使得孩子对于学习有了较大的抵触情绪。所以,不少学生会觉得学习的压力很大,甚至产生厌学、怵学,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孩子缺什么?大多数孩子现在既不缺衣少食,也不缺关心疼爱。现在的父母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太过于娇纵。每个不同年龄段该做的事还是要让孩子去做,并且让孩子明白这是自己的责任。适当的管教和约束不可没有,这也是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能力所必须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其次是科学施教。在以分数定乾坤的社会环境里,老师们更倾向于最直接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有的甚至是惩罚式的机械抄写。这种迫使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还直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更大痛苦。这是不可能有幸福教育感受的。

            再次是学习方法。在学校的教育上,最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老师指导并靠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摸索总结。只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能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最后是发挥特长。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所以除了学习成绩,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各自不同的特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也可以让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有收获的幸福感。

            幸福是我们永远在追求的目标,而幸福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只是来源于内心的情感体验,付出努力后的收获就是幸福。

            幸福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每所学校都有不尽相同的教育教学硬件和软件,这所学校的成功措施照搬硬套到另一所学校不一定行得通。

            教育是双方面活动,如果只考虑一方是不能很好实施的。

            一、认识自己,正确定位。

            我们的学校规模小,教师偏老龄化,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人数不多却来自很多不同地区,学生素质也差距很大。本地的学生不多,每个年级也就十几人,其他的都是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或家庭不完整的也不少。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立足自己,不能照搬教育发达学校的做法,把幸福教育的理念植入到自己的脑海里,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就算是某个孩子的个人卫生有所改善也是一种收获。

            二、热爱工作,点赞自己。

            我们的条件有待提高和改善,这不是靠我们的主观就能改变,那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任何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都有优劣,我们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好的看,还要包容接受不理想的集体成员。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尽量把优秀的孩子培养得更优秀,而对于那些有不足的慢慢鼓励他们一点一点地进步,只要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一定可以为自己点赞。当我看到圭峰小学印制的学生作文集《幸福花开》,里面不但有学生写的文章,还有教师的点评,并且配着作者的相片,我觉得很好,特意千里迢迢带回几本,就是要让孩子们看看别人的作品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只要孩子们肯努力有追求就有进步有收获,自然就有幸福感。

            三、创设舞台,鼓励精彩。

            记得这两年的国庆节学生的节目表演,虽然没有真正的舞台,就是在那么点大的操场上,连漂亮的服装都没有,甚至我们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但短时间内他们自己排练就能舞出自己的精彩。拍成照片的活动场面不知道的都以为是有专业人员设计的,这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会很自豪。所以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提供机会,并当好他们的观众,孩子们就会给我们惊喜,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再过两个多月六年级的毕业典礼就值得期待。

            四、文明礼貌,纯朴可爱。

            由于学生来自各地,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以及学习成绩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把孩子教育得文明礼貌。如果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里都能主动自觉地跟任何一位老师打招呼,而老师们都能笑对每一位孩子,那全体师生在学校里的时光都是开心快乐的。老师们对学生欣赏和赞许的目光或者爱抚和友善的动作,都能很大程度地激励学生,自然能换回纯朴的感恩。这种彼此的良好情绪相互传递自然也能产生幸福的感受!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肤浅的理解和平淡的实施,但我们可以给自己一点耐心和信心,慢慢就可以花开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教育之浅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rw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