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壹品创联·联盟精选作品简友广场
14-2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14-2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23-02-24 08:52 被阅读0次

14-2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出自《道德经》第14章,意思是说混合成为一体,形而上的不清晰,形而下的不隐晦,各种算计无法给出含义,回到本质就没有实体具象。

这是老子倡导的,观察事物的思维方法。

实体具象之上的都很模糊,实体具象之下的都很清晰;道理都在事物的背后,本质都在现象的下面。关注表象,算计数量,难以看懂本质,就事论事,以物说物,无法洞察原理。要透过现象研究本质,应穿越事物洞察原理;得出抽象的,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才能真正明白,感悟和理解事物和现象。

凡人看结果,智者找原因,俗人重表象,贤者寻脉络;繁荣昌盛的局面很辉煌,如果根源,脉络和机制不合理,通常难以为继,艰难困苦的局势很悲惨,观念,思维和行动有道理,通常可以翻盘。贪污受贿得来的金玉满堂,不值敬佩,大祸临头只是时间问题;勤学苦练过程的艰难困苦,备受煎熬,名利双收也是时间问题。观察成绩要看他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出的成绩,将来难有出息;触类旁通取的高分,未来前途无量。看财富要看他的致富路径,坑蒙拐骗来的容易归零,科学技术得的经常递增。俄罗斯靠大号加油站的模式,难以承受局势突变的压力,即将陷入严重的衰退;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的观念,经受了多次火箭发射的事故,那不是失败,而是试错和验证,最终成功实现了火箭回收和成本剧降,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太空运载公司。

道行天地之间,理存万物之中,无形无状,无声无息,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无象无物,无始无终;却是客观的存在;道是力量,推动万物,类似电力;道是物质,滋养生命,类似空气;道有规律,周而复始,类似春夏秋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是道的三大特征,恍惚,混沌,迷茫是道的三大表象,来无知,走无影,存无形是道的三大形态;执掌历史,治理当下,掌管未来是道的三大功能。道是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衰败的本质,原理和必要因素。

道是万物变化的因,事物是变化的果,看到的现象,结果和事实都是有原因,有道理和有规律的;现象有形,原因无形,结果可见,道理模糊,事实清楚,起因复杂,山川秀美,天道神秘。感知的,了解的,耳闻目睹的都是表象,领悟的,理解的,心领神会的才是道理。

知识是对事物的描述,道理是对原理的解释,科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物质看结构,通过原理看过程,通过演算看结果;这是抽象思维,哲学思维和智慧思维。感性就是通过现象验意识,利用事例证理论,根据结果评思维。这是形象思维,实用思维和平庸思维。

动物都是感性思维,经验思维和主观思维,都是形而下的认知;智人都是抽象思维,哲学思维和客观思维,是形而上的学问。重复现象,模仿行为和复制结果都是愚昧的,低劣的和庸俗的;洞察原因,感悟道理和学习机制才是聪慧的,优秀的和高尚的。看到别人创业后,发财致富,不可轻举妄动,不要模仿学样;不知道他们创业的观念,机制和资源,刻意模仿他们的产品,经验和做法,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天壤之别。除非看懂那些无形的,内在的和抽象的原理,机制和道理。

相关文章

  • 14-3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14-2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意思是:高于形象实体的东西不清晰,低...

  • 14-2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道德经》第14章意思是,高于形象实体的东西不清晰,低于形...

  • 草圣

    临习草圣怀素之《道德经》14(6)…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十四章(2)

    原文: 一者,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译文: 一(是道的具体体现),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

  • 道-思维13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

  • 道德悬解 章二夷希微言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抟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噭,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 道纪: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

  • 读《道德经》日记1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视之不见曰其夷,听之不闻曰其希,博之不得曰其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

  • 道德经学习笔记14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

  • 《道德经》第14章视之不见简注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2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xx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