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探索培训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首页投稿
成功不是行为的堆砌,为何心智模式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关注?

成功不是行为的堆砌,为何心智模式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 蓝茶2575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07:16 被阅读0次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到企业要想让员工能够复制绩优人员的成功,不能只注意复制他的行为,还要研究绩优人员的心智模式。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也想像公司里的绩优人员晓明一样优秀,可是看他做的事并没有什么稀奇,大家都在做,是我们遗漏了什么重要问题吗?

    有小伙伴说,看一个人优秀不能光学习他做了什么,还要学习他的心态,这么描述还不够全面,除了看他做了什么,还要看他所处的位置、他的资源、他相信什么、他的动机、他是如何决策的、他选择的时机是什么、他是如何评估结果的、他的思维等等,古语讲,要看他的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不研究他这个人,只看行为,很可能就会被绕晕,甚至被误导。

    比如你的领导昨天还说要一视同仁,今天就让年轻漂亮但绩效平平的小美晋升了。单看行为,你会不解:员工晋升不应该注重绩效评比吗?为什么是她不是我?领导这么做这不是以公徇私、前后矛盾吗?

    客观的说,你领导这么做还真不一定是以公徇私,也许你更适合做现在的岗位,也许上一级更能发挥小美的优势也更方便你的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因人制宜,这是更高意义上的一视同仁,平等不等于平均。

    上面是随便举了个例子,你会发现,如果想模仿优秀的人,只看他的行为容易掉到沟里去,容易走火入魔。如果你真的想模仿上个案例中的那个领导,那就得找他好好聊聊,聊他是怎么思考的,聊他的信仰,除了学习他做了什么,还要了解他的心智模式。

    心智养成与学习一门技术有个相同点,就是都需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创造。而不会是别人直接喂到嘴里,我们直接吞下去,身体就长起来了,没有这样的过程吧。

    可是,有的小伙伴不这么看,他觉得好的知识和观点应该是给我以后,我就马上可以改变,马上就能成功,如果不能让我马上成功,那这个知识就是无用的,或者不值得我马上去学的,我现在应该先做点别的。

    虽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过长期持有这个想法的人,难以获得成功,更难以获得幸福。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只有用一再的失败,才能证明给别人看,他的那套学习无用论是成立的。

    反过来,你去听现在有一定成就的人,不一定非得是马爸爸那个级别,找身边小有成就的人问问看就好,看他们会不会说,从来没有靠学习、模仿、改变就轻而易举获得了成功。

    所以,要想养成一种良性的心智模式与学会一门技术或者一些行为,都需要主动出击,等是等不来的。

    除了相同点,心智的成熟过程与我们习得某些行为有个很大不同,它不像我们学磨刀,可以不用思考就能学会,只要动动手,多做几次就熟练了;心智养成需要通过阅读、沟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一事一事的磨练,更加需要的,是自我觉察。

    目前,还没有一条简单的路径,让我们可以像学会磨刀一样学会建立良性的心智模式,毕竟这与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我们所经历过的事件、遇到的人以及我们内心的反应有关,这个集合更为庞大、复杂,随着成长,我们也在固化自己的心智模式,有些是良性,或是劣性,是否想要改变,能否持续改变,取决于每个人。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一些良性的动作,促使形成良性的心智,虽然这些动作不能带来直接的帮助,不过可以建立媒介,帮助我们找到打开心智的可能性。众所周知的有瑜伽、冥想、运动、写感恩日记等,这些是个人通过独立练习的,未来,我认为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深度对话、群体复盘、沉浸式体验、教练、心理咨询等多人合作的形式帮助我们构建良性心智。

    我们在推崇“踏踏实实做事”的务实精神的同时,更要适当的虚实结合,关注自己的心智模式的构建,因为成功,并不是行为的堆砌。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近期精彩文章:

    用DRPC模型,40分钟让业务专家的经验分享有料,够劲!

    经验分享全是喊口号?理解什么是干货,让业务专家不再讲有用的废话。

    模仿优等人的行为, 就能复制成功吗?

    积极应变的能力有多重要?

    职场PUA,你经历了吗?看看他们怎么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不是行为的堆砌,为何心智模式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vf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