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桂林市,阳朔镇,2015年1月。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阳朔的美不仅在骑行的十里画廊,在刘三姐唱歌的大榕树,更在于阳朔镇,这个如同在山水画卷中的千年古镇。没有哪儿能比她更能代表中国南方的秀美,代表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来阳朔,吃住当然要在西街。这里大多是小旅馆,住的不贵,吃也算实惠。白天的西街算不上热闹,游客们都出去逛了。到了夜晚,吃喝唱玩全都闹腾起来,灯红酒绿摩肩擦背,极富市井气息。
阳朔西街人多小吃也多,除了阳朔本地特色的五香豆腐,当然还有一堆在全国所有旅游点都是一个模样的那些小摊子。然而西街却有着别处不具备的一种饮食风情:街中心的小店卖的是德国烤香肠,交叉的横街路旁摆放着一排排西式长餐桌。美国牛排店和意大利厨房斜对门,这边是伦敦酒馆,那边是德国餐厅,还有更多的欧式酒吧。这些餐馆酒吧可不是做样子的,不少服务员就是金发碧眼的小伙子姑娘。
转到河边的侧街,这儿清净些,一排小宾馆的招牌和菜单,外文比中文多,服务对象显然不是以中国人为主。
咬着一根味道很棒的德国香肠,我开始琢磨,阳朔为何有这么多的欧美游客?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中国旅游,会去哪儿?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城墙?当然是首选。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休闲游走呢?注意可不能哪儿都去,中国的某些省份是很难被批准进入的。
桂林山水的吸引力一定很大,它太中国了,如果让你拍摄一部介绍中国的旅游片,前五个镜头中一定有漓江山水。桂林的交通还算是方便,吃住行的成本也低。阳朔不大,西街很小,容易扎堆。有种说法,阳朔就是欧美游客发掘的。
在一条小街旁的名为Lucy’s Place(露茜餐吧)的门口找了个空桌子坐下,里外周边吃喝聊天的就没有中国游客。看得出这家小餐馆是专为欧美背包客服务的,也有些年头。人家对我这种只能指着菜单说“this”的老外(对老外而言我们就是老外)也是带搭不理。无所谓,想理我也没法交流。
不一会儿一份法式牛排端上来,是普普通通的菲力牛排,既不大也不厚,我怀疑以欧美人饭量未必吃得饱。牛排上面按着两块像是眼镜的柠檬片,配的沙拉就只有莴苣叶、番茄和黄瓜三样蔬菜,找不到沙拉酱,还有一堆炸薯条。酱汁是红色的,闻上去有明显的酸醋及酒味,以我对牛排有限的了解,这是经典的法式牛排薯条沙拉配红酒汁。
这看上去一般的牛排口感却不错,毕竟是原切的,黄油煎制的香气很浓,但红酒汁和柠檬的酸却抵消了油腻感,沙拉绊的是醋,这牛排套餐的口感迥异于国内那些普通的牛排店。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味觉体验。
笔者既没去过欧美,也没到过北上广顶级西餐厅,对牛排的认知水平有限。过去总觉得,国内这些中低档的西餐厅、牛排店,口味及形式全是一样的,端上来你根本分辨不出彼此的差异。后来在东南亚走走,发现那边的西餐与国内真的不同,同样是中低档的餐馆,口感好很多,形式上的差异也更大。
后来才意识到,国内这些,其实就是专门为国人设计的一个模式而已,从台湾传过来,没什么正宗可言。或许读者也听说过对国外中餐馆的吐槽,最受欢迎的左宗棠鸡、李鸿章杂碎、夹着字条的签语饼之类,国内就根本没有它们的影子。
为什么?这就是笔者在《寻味中国 58 威海的韩餐》中对餐饮的正宗做的总结:老板、厨师、食客三者中,至少两个应当来自食品发源地。否则其口味必将伴随着当地顾客需求、食材、厨师的技艺等发生变化。给中国人吃的牛排,给欧美人的吃的中餐,似而非甚至大相径庭,太正常不过了。
如果你去了阳朔,建议除了啤酒鱼之外也尝尝那里的西餐,坐在街边一个人发发呆,也算是挺有趣的体验。
后记
2018年7月发了《寻味中国 1 兰州牛肉面》,至今也有十个多月了,六十篇不算多,加起来也有八九万字。总想表达一些自己的东西,囿于能力,挺累的,是不是也该歇歇了?
您有什么意见或批评,请告诉我,我不怕挨骂的。感觉到找不到状态,问题在哪里又不知道。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