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散文
《道德经》新注(第六十二章)

《道德经》新注(第六十二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2:46 被阅读29次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万物之母。它既是行“道”之人宝贝,又是背“道”之人的保护神。美好的说辞可以用来教化他人,礼数周全的行为足以起到示范作用, 难道不能遵守政教礼乐的就可以抛弃吗?所以,与其立天子,置三公,用烦索的礼仪来统治天下,不如遵“道”而行。古人为什么能遵“道”而行呢?是因为“道”可以满足,还是“道”可以免罪呢?所以,“道”是天下的范式。

    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万物之母,它既是万物发生的源泉,又是是万物生长的保障,它还为万物提供了秩序。比如,一个婴儿最初是没有的,是他的父母从“道”中获“德”了各自的形态和性别,因而男女成年后便有了交配的欲望,于是一个受精卵便“有”了,经过十月怀胎之后,他便从“道”中获“德”生命。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保。

    此处“善”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善于的意思。“道”中原本就没有善恶。“善人”是指那些善于按照“道”的原则行动的人。“不善人”就是指整天谋划天下,制定礼仪的世俗之人。善于行“道”之人,自然可以无欲无求,不受外界的诱惑,从而获得真实自然的生活,当然就是他们的宝贝了。既使是那些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也不可能真正背“道”而驰,因为“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只不过他们从“道”中获“德”的是虚伪的生活而已,所以“道”同样为他们提供保障。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美言”是指世俗的说教,是指那些整日教人分辨是非善恶,男尊女卑,仁义道德等等教化之词,“尊行”是指自西周以来的那一套烦索的礼乐制度,比如,天子的仪仗和诸侯是有等级差别的,如果有人听了天子听的音乐,那就是造反之罪。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为什么非要用政教说辞来束缚他们呢?为什么要强迫他按照烦索的礼仪来生活呢?一但有违反者,便是离经判道,轻则失去自由,重则大刑伺侯,最终被社会抛弃。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譬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立天子,置三公”,是为了区别尊卑,划分等级,“拱璧以先驷马”,是要制定一套烦索的礼仪制度,这样都是天下大乱的先兆,所以不如回到纯朴自然的“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

    “道”无欲无求,无爱无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只要遵“道”便可在自然中获“德”,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道”不分善恶美丑,高低贵贱,所以本来能不存在有罪无罪,当然也就没有犯罪的人。

    故为天下贵。

    “道”生养万物,并且无所偏爱,它可以使行“道”之人获“德”真实自然的生活,同样也可以为背“道”之人获“德”保障,它既可以让天下苍生获“德”其所需,还可以让它们免除任何伤害。所以,它是天下最尊贵的。

    本章是老子向自西周以来社会制度,发起的批判总宣言,他认为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民众就一步步失去了自由,先是提倡仁义,于是不仁不义甚至假仁假义的人越多越多,民众自此失去自然纯朴的心灵,混乱由此而生,继而又立尊卑,定贵贱,自此民众开始有了争名逐利之欲,于是混乱升级,为维护稳定,各种规定,制度,法律便应用而生了,于百姓的自由越来越少,争名逐利之欲却与日俱增。自有了尊卑,就有了高低贵贱,于是天子之位就成了人们争夺的目标,这就是春秋战国大乱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六十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nt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