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神翻书
上期写的《猎场》:你可以边看边成长的职场指南! 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林拜和袁昆“忽悠”郑秋冬盗取数据的过程,简友说因为这篇文章想去学学心理学,我很开心,于是继续更新类似的文章,让大家在追剧的欢乐氛围中获得心理学的知识。
01
《猎场》前几集的剧情中,熊青春铁了心要回到前男友身边,她要结束和郑秋冬的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内心充满的愧疚和难以面对。
但她的分手感言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样。她一直在强调自己不是真正适合郑秋冬的人,罗伊人才是。为此,她还特意去了北京,想把罗伊人带回郑秋冬身边。
《猎场》她说:“如果不是和罗伊人吃那顿饭,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其实按照熊青春的性格,不像是一个对情敌认输的人。她追求感觉,当她在与前男友见面前,抹上口红化上妆的时候,女人心思就很明了。她最爱的还是那个曾经抛弃过她的人。
从目前的剧情来看,她之所以搬出罗伊人,不过是因为她已移情别恋。
为了弥补内心的亏欠和焦虑,她把所有的缘由(责任)推到另一个身上。
很多人分手比剧中更激烈,提出一方会找各种杂七杂八的理由,甚至翻出情感账本、用激烈的态度指责对方的过错,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亏欠。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保护机制”。
自我保护机制,类似于生理防御机制。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陷入紧张焦虑时,会借助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来减轻或免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熊青春正是在内心不停地告诉自己,“郑秋冬和罗伊人才是天生一对,应该在一起的是他们”,减轻内心的愧疚感。
运用最多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合理化”, 是指制造“合理”的理由来遮掩真相。
虽然这些理由往往并不是主要或真正原因,甚至不正确、不客观、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失望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阿Q会说那句经典名言“儿子打老子!”情人分手的时候会设法找各种与自己无关的理由和借口了。
这对自身而言本没有错,除了面对之外,短暂的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内心的崩溃,也可以算是一种生活哲学。
02
最近在读《怪诞行为学》,一本帮助人们如何理性而正确做出决策的书,很有意义。里面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叫做“非现金引发的作弊现象”。
作者做过一个实验,他放了几瓶可乐和一些钱在学校的公共冰箱里,然后暗地观察。他发现那些可乐不到24小时就被别人“顺手牵羊”了,而钱一连一个礼拜还在冰箱一分不少。
为什么可乐易丢,钱财不损呢?
实验证明,人们容易在非现金事物上作弊,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比如一位公司主管接到老婆电话,说家里没有笔了。主管下班时就随意在公司笔筒里抽走了一支。但如果公司笔筒里没有笔,只有一块钱,他也可以拿钱去下面商店买一支笔,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做。
为什么人在面对性质一样的不诚信行为时,会有不同的行动。这还是“合理化”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我们很擅长将那些不涉及现金的、细微的、不诚实的做法合理化。比如拿一支笔,我们就推断这是对员工的一部分补助,偶尔从公共冰箱拿一罐可乐也没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的饮料也会被别人拿走。
这样一想,合理化思维,有时候也是一种对犯错的包容。
03
《奇葩说》记得《奇葩说》有一期是的主题是“如果伴侣失忆之后才跟你在一起,你们都完全不知道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帮他找回记忆,你要不要帮他恢复记忆?”
这个辩题很有意思,大家的言路很开,有个比较专业的回答是不要恢复记忆,因为有些失忆其实是一个人潜意识选择的失忆,在医学上称作“选择性失忆”。
简单点说,如果一个人遇到一个强大的刺激,这个刺激让这人无法接受,那么,潜意识他就会选择忘掉这件事情,就会形成“选择性失忆”。
选择性失忆也可以算是一种自我保护。常见的自我保护机制还有潜抑、合理化、仿同、投射、反向作用、躯体化、转移、幻想、补偿、升华等等。
转移是指为了释放自己的压抑,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替罪羊)身上。
有个朋友的老公就是这样的,他在公司被老板训斥了,不敢对老板发脾气,等到下了班回家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跟妻子大吵大闹。这其实一种压力的释放,但往往会伤害至亲的人。
最值得推荐的是“升华”机制。是说一个人受挫后的心理压抑向符合社会规范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抒发的心理反应。
歌德在23岁时曾钟爱他朋友的未婚妻夏绿蒂,苦于没有结果而郁结于心,打算自杀。而当时他忽然听到耶路撒冷为失恋而自杀的消息,于是用自己的遭遇体验那位少年的悲剧,仿佛灵魂得到了指引,他立刻就想好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纲要,接着仅用两个星期完成了全书,一本巨作就这样诞生。正是失恋的痛苦进行了升华,才有了亨誉世界的歌德。
中国也有很多这样升华的案例,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被判处宫刑,悲痛中生发力量,得以成就了《史记》。
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自我保护机制,这种在绝处逢生、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中拔起的力量,何尝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04
《怪诞行为学2》中作者在外貌对择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外表不怎么好的人,特别是女人(男人对自己的外表没有那么在意),在择偶的时候,更容易看重那些非外貌的条件,比如幽默感、成熟感、责任感等等,会选择那些外表不突出但其他条件突出的人,而外表好的人优先考虑的还是外表。
其实这也是属于一种自我保护,一个外表条件比较差的人,如果选择一个外表过好的人会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感到自卑,如果潜意识转变了自己的择偶角度,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其实是外表之外的条件,就会避免这种不安全感。
换句话说,一个人择偶时更看重人品,不看重外表,可能(非绝对)并不是比那些看重外表的人深刻,而是对自己的外在魅力还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而找的“心理台阶”,一种自我保护。
其实我们每个人,潜意识都会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在生理上,也体现在精神上。
生理上遇到危险,身体会本能地迅速反应,看到车朝你开过来,会本能地躲开,被开水烫了,会及时地把手抽回。在精神上也一样,一旦出现不利因素,潜意识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让自己逃脱内心的焦虑。
自我保护是一把双刃剑,既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内心免受伤害,又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意味。所以,最好是该糊涂的时候糊涂,该看清真相的时候看清。
难得糊涂,不失理性。与君共勉!
有用的话不妨“喜欢❤”下我,在难以坚持的夜晚,我都会来看看你~
女神翻书:一个漂亮未遂的斜杆女青年,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老司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不好为人师,但偏是一枚知识分享讲师,现在简书分享我所读所学,将“知识料理”呈现给各位~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涂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