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是自己制造的,负面情绪要么控制他人,要么被他人控制。
2.如何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这是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改变成正确想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巧应用的成熟,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不关注对方的行为目的,不再沉浸于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而是关注其行为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值得欣慰的是,当我们学会思考其他目的时,结果不但会消除自己的激烈情绪,而且能让我们彻底放松地投入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对方的真正目的。
3.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然后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最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4.关注对话的内容和气氛,越早意识到你和对方退出了对话机制,就越容易把谈话拉回到正轨,付出的代价也越小。
关注:对话陷入危机时刻,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沉默或暴力倾向)及应对压力的方式。
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气氛中,你才可以畅所欲言,因为你相信对方的动机和能力。
对沉默和暴力表现理解为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拒绝内心深处涌出的与生俱来的"对抗或逃避"式错误心理,把对方的表现当成一种刺激因素。
沉默:掩饰(对问题轻描淡写或选择性地表达,冷嘲热讽、甜言蜜语、字斟句酌)、逃避(避重就轻,不涉及重要问题)和退缩(退出或离开)
语言暴力:控制(打断对方讲话,强调自己观点、使用绝对字眼)、贴标签(视为某种特征的人或物)和攻击(贬低和威胁,为对方制造痛苦)
5.审视自己: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我们的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要想解决好“双方”的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战胜对方对很多人来说是摧毁对话的第一杀手。
6.留意对话气氛:很多人都不具备“双路处理”能力(即同时关注对话内容和对话气氛两方面),当对话风险很高,对方情绪激动时更是如此。我们往往深陷于对话内容无法自拔,几乎不可能腾出精力去观察自己和对方会有哪些细微的变化。
7.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
实际上,正是这种错误的念头在阻止我们利用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好“双方”的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
在展开高风险对话时,他们总是首先明确目的和动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这个目的都不会动摇。非常清楚自己希望通过对话获得什么。
8.对话高手的做法是努力营建一种安全氛围,让双方都愿意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哪怕这些观点乍一看多么富有争议,多么离谱,多么不符合对话者的想法。共同观点库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9.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
10.当事关重大、意见相悖、情绪激动时,我们往往表现得很糟。为了使我们能表现得最好,我们必须设法找到一种途径,使每个人都能够说出自己的信息库中的信息——特别是意义重大的、敏感的和相反的观点、感受和意见,与大家共享。我们必须利用一种工具,使我们能够安全地讨论这些话题,同时建构一个共享的语意库。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变化。
11.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看待问题情形以及该怎样做好对话准备。通过自我检视,观察问题,思维分析,方式研究,抓住核心,在此过程中对话双方都会因此受益。研究的是讲述,聆听和行动的技巧。
12.面对沉重压力和强大的反对意见,我们常常会思维短路,忘记鼓励大家向共享观点库添加信息的目标,转而希望战胜对方、惩罚对方或是寻求安全港湾。
13.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气氛中,你才可以畅所欲言。对对话机制来说,阻止观点交流的最大元凶莫过于恐惧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