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艺术之家今日看点
读书笔记《蒋勋破解莫奈之美》02

读书笔记《蒋勋破解莫奈之美》02

作者: 山中的雾气_岚 | 来源:发表于2016-07-11 16:57 被阅读195次

       阅读《莫奈童年》和《莫奈与漫画》这两个章节时,被这一段文字成功地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莫奈在中学时代以做一名漫画家为志向,笔触夸大变形,不尊重人体古典的解剖学比例,用炭笔快速勾勒人物特征”。

       “十五岁左右,莫奈漫画家的名气已经在地方上传开,他在小镇市场橱窗展示画作,他的一幅炭笔漫画当时可以卖到十至十二法郎,已经是他生活收入的一部分,俨然有做职业漫画家的可能了。”

      19世纪50年代的时候售卖漫画作品也是可以成为少年莫奈维持生计的一部分收入哦,这么看来,漫画真的是有发展前途的。

莫奈  早期漫画 1854~1860

      看到“莫奈与布丹”这一章节,心情已经从之前欣赏《睡莲》时的低落开始逐渐上升。

      翻到书中51页展示的《哈佛港的风景》,阴郁的心情被画中的蓝天、白云、绿树、池塘和水中倒影慢慢调整到平静。

莫奈 《哈佛港的风景》1858

看到54~55页的《圣亚德斯海岸》,心情已经被画中的海浪、沙滩、渔船和岩石进一步调节到了平静且上升的模式,“海阔天空”和“心旷神怡”不断的冲击着我的大脑,凝神细看这幅画,甚至能回忆起曾经在海边听到的波浪声。

莫奈 《圣亚德斯海岸》1883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到台湾旅游时路过龙磐公园拍的照片,好似也有这幅画的角度。

《龙磐公园》2011

任由思绪继续发散,进而又想起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难道就是上学时老师在课堂讲过的“发散性思维么”么?看一幅19世纪的油画,可以联想到21世纪的环岛旅行,进而又回忆起在20世纪学过的宋代诗词,突然觉得自己的联想力好丰富,就酱。

备注说明:作者蒋勋先生是在海峡对岸接受的教育,由于两岸文化有一些差异,所以对一些人名、地面和作品名可能会大陆这边有一些区别:

1、书中和本文提到的“哈佛港(Hatve)”,在大陆这边被称为“阿弗尔港”。

2、书中和本文提到的“圣亚德斯(Saint-Adresse)”,在大陆这边被称为“圣阿德雷斯”。

后面的文章还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会继续在文章最下方做出说明。

上一篇:一本书、一种病、一个人、一种情绪

下一篇:一幅画能让当时的法国一哥到场表态?

相关文章

  • 我看到光和影的舞蹈,也看到爱的流动

    蒋勋先生写了好几本《破解XX之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本《蒋勋破解莫奈之美》。原因很简单,单有莫奈的画,就已值回...

  •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蒋勋破解莫奈(或梵高)之美》的读后感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莫奈,光的追随者。用颜色锁住阳光的诗人。他一生在绘画里寻找光,光成为他领悟生命的符咒他走进光,看...

  • 读书笔记《蒋勋破解莫奈之美》02

    阅读《莫奈童年》和《莫奈与漫画》这两个章节时,被这一段文字成功地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莫奈在中学时代以做一名漫...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读书笔记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一—《金刚经》 如果梵高是艺术创作世界孤独、痛苦、绝望的典型...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07

    终于可以从画中看到卡蜜儿的脸了 莫奈在1872年完成的《春天》,为了帮助莫奈完成这幅画卡蜜儿需要微微低...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0

    当~当~当~终于看到书中第98页开始讲述最最著名的《日出印象》了! 开始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也看过其他的资料,毕竟...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1

    有了自己这种“胡乱涂抹印象”的名称,“莫奈和即为长时间为美学革命努力的画家都异常兴奋,他们有了更确定的努力目标,相...

  • 一本书、一种病、一个人、一种情绪

    一本书:《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摘下腰封和护封,轻轻地捧着这本书,一页一页地阅读着蒋勋先生的文字,感受着“...

  • 《蒋勋破解高更之美》写在前面的话

    这本《蒋勋破解高更之美》不能算是从《蒋勋艺术美学》里面随意抽取出来的,前两个月一直在莫奈和印象派里面“浸淫”,自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蒋勋破解莫奈之美》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rj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