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然而它的攻坚作用却是别的东西比不了的,因为天下再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弱小可以胜坚强,柔软可以胜刚硬,这样的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可是就是没有愿意去实践的。所以有“道”之人常说:能够承受国家屈辱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的主人。能够承受国家灾祸的人,才能成为天下的主人。正直之言听上去好像与世俗相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柔弱”对于个人而言是指谦让,友好和柔和。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和平和礼让,更有爱护民众的意思。“坚强者”对于个人而言是好勇斗狠的人,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对内用严刑峻法等暴力手段管理民众,对外频频发动战争的统治者。一个对待他人谦和有礼,与人为善的人一定会获“德”他人的尊重和爱戴。反之,一个好勇斗狠,蛮不讲理的人一定会遭到他人的唾弃。一个对外和平礼让,对内爱护百姓的国家,一定会“德”到他国的尊重和认可。反之,一个对内用暴力压榨和掠夺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对外采用丛林法则,随意发动战争的国家,一定不会“德”到他国的拥戴和友谊。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钢刀很硬,但不能砍断水流,石头很硬,但滴水可以穿石,婴儿很弱,但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年人很强大,但他己经开始走下坡路,生命力日趋减弱。“莫不知”是指人们都明白常识和常理。“莫能行”,因为世俗社会的人都忙着追名逐利,提倡个人要凶狠,才能不受他人欺负,国家要用暴力来管理民众,要用战争来解决纠纷,这些俗知定见已经“德”到广泛认可。反而,坚持真理的人却往往被他人嘲笑。因而,没有人按照真理去做事。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垢”不能理解为垢病或屈辱,它是指世俗社会所认定愚蠢行为,世俗社会认为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强迫民众为国服务,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杀人武器,就必须用武力来维护国家安全,就必须有一个强人政府。而老子提倡的国家,一定是服务于民众的,一定是爱好和平的,一定是反对研制和使用杀人武器的,一定是用和平和礼让的方式对待他国的,领导人一定是热爱和平和与民为善的。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应当遵守这种“愚蠢”的理念。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不祥”,不能理解为不吉利或者灾祸,而是应该理解为世俗社会所认定的不可行的理念。世俗社会所认可的“祥”是指仁义道德或严刑峻法或者治国方略,这些都是老子反对的,他认为上述行为都天下大乱的原由,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应当勇于抛弃世俗之“祥”,坚守无为而治的理念,坚守这种“不祥”之举。
正言若反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且它与世俗的理念往往是相反的,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而世俗社会却提仁义礼乐和严刑峻法,这些恰恰是老子反对的有为而治。老子提倡守弱,而世俗社会却往往争强。老子提倡“不尚贤”,而世俗社会却偏偏注重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