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注(第十八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0:22 被阅读81次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废驰,才有了仁义,聪明智慧的人出现后,就有了大奸大伪,至亲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因而就有必要提倡孝慈,国家政治混乱不堪,奸佞之人纷纷秉政,所以那些忠正之臣才显格外重要。

“道”是万物的根本,它无所偏爱,广施恩泽,因而对万物而言“道”本身就是大仁大义。“道”中包含有最广博的智慧,它本身是无私的,是服务于万物的,一旦大奸大恶的人把它当作私人工具,那就不是社会之福了。

“道”是无意识的,对世间万物一视同仁,因而对万物而言,它本身就大慈大孝,不抛弃丑陋卑下就是“慈”,能平等的对待的对待世间万物,就是“孝”。

国家之所以昏乱是因为有人要强分善恶,要明辨是非,要用人为的标准强行划分君子和小人,如此这般,人的天性就会被破坏,有了君子,就必然有小人,有了奸臣,所谓忠臣也就不得不登场了。

本章是老子对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再一次批判,他反对用人为的标准去衡量世界,他认为一旦有了划分标准,就会把原本为一体的世界分裂成不同的区间,原本万物共存的世间就会变得对立,紧张,仇视。

仁义的标准定出后,我们开始有了好人和坏人,以及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于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就不绝于史书。智慧的标准被制定后,我们开始有了算计,有了陷害,于是我们有了三十六计,有了厚黑学,它不再是服务于大众,而是用争权夺利,有了这样的智慧,天下还哪有安宁。

因为儒家提倡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所以自从有这种伦理标准后,在中国历史就不断地出不忠不孝的大奸巨佞,他们有的杀父拭君,有的毫无廉耻,荒淫无度,甚至有的为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正是这种强行的划分,使得社会和国家少有安宁,一幕幕人间惨剧不停地上演,忠臣与奸臣之间争斗也从来不肯停歇。如果我们不试图去改变,恐怕我们的国家会永远争斗下去。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注(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废驰,才有了仁义,聪明智慧的人出现后,就...

  •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孝道文化

    注: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父母有爱,孩子有效,而后孝...

  • 道德经之对立统一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讲对立统一,要有辩正思维去看待事物,第十八章是拿道与仁义、智慧与大...

  • 《老子》新注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解: 大道荒废,因此有了仁爱的名义...

  • 绝学无忧:学习《道德经》心得(21)

    文/若冰 (《道德经》第二十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九章里,阐述了他的社会观,阐述了社会病态的现象产...

  • 初识《老子》第18章

    第十八章二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八章 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

  • 道废仁出:学习《道德经》心得(19)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八章 ) 《道德经》第十七章,老子阐述了他的政zhi观,指出了为政者的四个境界,体现了他...

  • 2019-04-30

    【日精进第44天】 一、【学~勤学】 ①日常课诵 诵读《道德经》第十八章和注解五遍,《京瓷哲学》第十八条,《定位》...

  • 《道德经》新注(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一节老子还是用具体的“水”来解释抽象的“道”,因为“道”无色无...

  • 《道德经》新注(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ge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