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人民广场风语阁
古文观止 || 烛之武退秦师(五)

古文观止 || 烛之武退秦师(五)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11-12 16:51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后,开场白设计的非常巧妙,他首先服软,先认怂,然后告知对方郑国的处境已经危在旦夕,当对方对其解除戒备后,他开始了第二步,制造焦虑。

    接下来,烛之武没有寒暄,更没有客套,而是直奔主题:灭郑对秦国不但没有一点好处,反而是弊大于利,晋国的力量如果过分强大,对秦国就是最大的威胁。

    对于烛之武的这番话,秦穆公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并没有讨伐郑国的意思,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不过是试水,为秦国之后的东出奠定基础。

    接着,烛之武又开始放大招,不仅说到秦穆公的心坎上,而且让秦穆公心里更加敞亮。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让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这里出现了一个字眼“东道主”,什么意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可以在他国驻兵,且费用由他国承担。

    那么郑国为什么说自己是东道主呢?

    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就像是一个交通要塞,向东面它可以通往许多国家。

    秦国若是派使者出使东边的诸侯国,确实可以从郑国走,郑国可尽地主之谊,给秦国提供一些补给、方便,所以郑国说自己是东道主。

    这是烛之武给秦穆公开出的一个的好处,增加发码,给对方以利益。

    当秦穆公收到这个信息后,立刻就决定保护郑国了,因为站在秦国的角度思考,这个好处已经远超预期了,要比土地更加划算。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段主要有两点,一是说晋国言而无信。

    当年,秦穆公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帮助其登上王位。事成之后,惠公曾经答应给焦、瑕二座城池给秦国。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二是说晋国贪得无厌,野心勃勃。

    现在他往东扩张,让灭亡的郑国成为它的东部边境,它以后还打算向西部扩张。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怎样才能达到他扩张的目的呢。

    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这段话是实打实地补刀哈,让秦穆公回忆回忆当年晋惠公言而无信的事儿。

    其实,晋惠公不仅言而无信,还恩将仇报,得到了秦穆公的好处后,却反过头来趁人之危。

    这在当时确实把秦穆公气的够呛,在抓到晋惠公后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后来因为自己夫人替其求情才放了他。

    最后,烛之武又为秦穆公展望了一下未来。

    未来,晋国东部扩张完毕,实力增强了。下一步必是西部扩张,西征那是必然,到那时,秦国就危险了。

    看看,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他见机行事,陈述历史,新仇旧恨一起补刀。

    这不得不让秦穆公意识到晋强必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遣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将带着精兵强将戍守郑国,最后秦伯就回国了。

    烛之武这步棋自然是让秦穆公心里敞亮,能让郑国成为秦国的“东道主”,这与跟着晋国打郑国相比,那是益处多多哈。

    同时,秦国还可以留下一支军队在郑国,名义上是帮助郑国守卫边防,实则是一颗钉在郑国的钉子,这样的买卖多划算,何乐而不为呢!

    而实际的结果呢,也正如秦穆公所盘算的。两年后,驻扎在郑国的秦军果然送信给秦穆公,声称他们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希望秦军前来偷袭,定会里应外合占领郑国。

    看来,秦穆公的这趟浑水趟得实在太值了,简直是不虚此行啊!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国大夫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他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撤兵离开了郑国。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晋文公算是位仁义之人,因为当年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是秦穆公护送他回国即位的。

    所以,晋文公没有去打秦军,但也没有攻打郑国,这是为何?

    因为睿智的晋文公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虽说晋国没有攻打郑国,但想让晋国退兵却不是那么容易,得有个条件,前提就是郑国得立公子兰为太子。

    公子兰是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秦晋围郑的这一年,郑文公在位已经43年,年岁已经不小了,然而郑国却没有太子。

    几年前,郑国发生内乱,郑国太子想谋反,郑文公大怒,便杀了太子,盛怒之下,郑文公将其他公子全部赶出了郑国。

    其中有一位公子,名叫公子兰,他逃到了晋国,在晋国做大夫,因为人机智聪慧,深得晋文公喜爱。

    晋文公认为,如果公子兰将来能够成为郑国国君,于晋国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晋文公退兵的前提是郑国立公子兰为太子,郑文公答应了这个条件。

    于是,晋文公撤兵了。

    晋师撤离郑国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不管用什么方式,于烛之武而言,都算是胜利完成任务,而且是超额完成任务。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烛之武退秦师(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ik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