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戚中最有气质的,当属表姑。与人说话轻言细语,举手投足贤淑有加,一颦一笑颇有一份难得的优雅。虽已年近五十,穿着大方得体,皮肤和身材保养得恰到好处。
任何第一次见到表姑的人,都能轻易想象出她当年的美。
幼女时期,表姑就不像别的幼童五官盘在脸上,胖乎乎纠葛不清,她眼眉间轮廓清秀,皮肤白皙如雪,毛发乌黑如墨。
我在姑婆家中看过表姑摄于80年代初的一张照片,那时她14岁,与后来饰演黛玉的陈晓旭真有一丝相似,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果真应有宝玉来配才是。
一次提及表姑,奶奶说,那些年,镇上对表姑有意的男子多得可以坐好几桌麻将,但没人敢有痴心,他们最多在市集上,隔着人群远远看上一眼。后来,随着表姑18岁到省城读大学,连远远看的人都没有了,在他们眼里,表姑像飞上天的凤凰,已经成了仙。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极为稀缺,表姑俨然成了镇里唯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奶奶说,表姑20岁毕业回镇上那年,下了一场大雪,她到老牌坊那里去接她,那天是集市,表姑穿着城里人时髦的风衣走在雪中,突然引起一阵骚动。
从那天开始,人们纷纷议论,林家女儿会嫁到怎样好的人家。
可是没有人想到,最后表姑嫁给了我表姑父。
2
表姑父是来自外地农村的中学教师,长得倒也高大,虽不英俊,也不能称作丑,是那种极为平凡的中年男人。家里人不喜欢表姑父,他离过婚,他和表姑气场上总不相称。他没有才华,缺乏气质,和表姑没有夫妻相,当然,还有其他各类或大或小的原因。
表姑父食量大,一大家人聚会,别人都吃好了,他永远是最后吃完的那个,常常把锅底刨干不说,还大大方方地要饭要酒,全然一副吃货嘴脸。大姐哭笑不得地说,一次表姑父来她家作客,她父母不在,表姑父就问大姐要酒喝,临走了,看见大姐家新买的茶叶,还打包带走。
他嗜好抽烟喝酒,常常拎着酒瓶穿梭在大街小巷,醉得不省人事,满嘴胡言,姑爷退休前也是教育系统有头脸的领导,当从前的下属给他讲他女婿在大街上耍酒疯的细节时,姑爷颜面扫地的同时也颇为女儿的婚姻感到难过。
但他所不知道的细节是,表姑总是那个出现在大街上,用尽力气将表姑父扶上车,送回家的女人。
其他阿姨的老公们,像表姑父这个年龄,当领导的春风得意,做生意的盆满钵满,最不及也是一个踏踏实实工作的顾家的丈夫、孝顺的女婿,唯有表姑父,整日与烟酒为伴,不思进取,年过半百,一事未成。
3
奶奶说,当年追她的男人可以从家里排队到牌坊,表姑一个都看不上,他找对象不是一般的挑。接触了好几个男士,都被他pass了。
这也正常,那年表姑刚20岁,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婚姻大事,不容儿戏。
那年,家里人给表姑介绍了一个公务员,是工商局的科员,那男人爱她爱得死去活来,天天给她做饭,工作也不错,家里人都说好,表姑和男人处了一段时间,感情也好。可是谁都没想到,最后还是她提出分手。
后来才知道,表姑觉得人家比她矮了一些、瘦了一些、钱少了一些……
那是表姑最后一次认真对待过的恋情,此后从20岁到25岁再到30岁,表姑在家人和朋友的介绍下,又接触了好些男人,虽然不乏对她真心实意的,但她总觉得还不如工商局那个男人好。
是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好的她都拒绝了,有什么理由退而求其次?
快四十岁那年,表姑终于有些急了,合适的男人越来越少,她感到自己不再年轻,再不结婚只有孤苦余生了。
就是在这一年,表姑遇到了曾离过婚的表姑父。现实面前,她放下了所有的条件。
4
表姑嫁人那年,已是毕业二十年后。
姑婆说,表姑什么都能接受,唯一感到难过的是年少的儿子。这是她四十多岁时与表姑父生下的独子,他从小智力比常人低一些,成绩差。医生说,孩子智力的不足与表姑高龄生产和表姑父嗜酒如命有很大关系。
不过还好,表姑父虽然有一些不讨人喜欢的缺点,但总还没有乱搞女人,杀人放火,和表姑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是现实的婚姻,爱情到最后只剩亲情。
但我总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不会消失的,婚姻的后面是亲情和爱情的融合。相爱的人老了,也能从他们浑浊暗淡的眼神和一些细节读到他们年轻时的爱情。比如一句佯装玩笑却又总是不经意透露出关心的语言,不再十指相扣但总有一只手在背后默默搀扶的姿势……
我观察家庭聚会中,其他相爱的夫妻都有这些细节,但是表姑和表姑父没有,他们虽然总一同来,但一个前一个后,彼此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如同仅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永远给人感觉貌合神离。
跟一个不爱的人一起生活一生,是什么感受?我不知道,只是心理学上说,一个人最不愿回忆的事,其实才是他最在乎的事。表姑从不在人前提及旧事,恰好也证明了那是她心底不愿揭露的伤疤:因为不值一提的原因,她亲手扼杀了曾经那段感情。
她如今没有后路。
5
多年后,表姑的婚姻成为家里老人劝诫年轻人不要挑三拣四的教训案例,他们说,如果表姑那年跟那个工商局的男人在一起,现在不知道得有多幸福,那个男人当年那么爱她,何况现在事业有成。
人生苦短,经不起太多折腾。但是在这个崇尚物质的年代,很多人早已忘记,婚姻最核心的本质是爱而不是其他,很多人常常因为其他不重要的原因而错过相爱的人。他们爱上了骑自行车的人,但总是想,我万一还能遇到开宝马的呢?
硕士毕业的云当年刚进公司时也是20余岁的尚好年纪,可供选择的男生也有好几个,也有她动心的,但她总因为其他原因看不上眼,比如学历,比如经济条件,比如对方父母性格,于是一个个被她拒绝。
那时她年轻,拒绝得起。
后来又遇见其他男生,她觉得还没有之前的好,如果选了,自己岂不是亏大了,就像年少时读过的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总认为能掰到更大的,于是一边丢,一边掰,最后什么也没捞到。
如今35岁的云发现,在这个并不发达的城市,身边适龄男生大都结婚了、生子了,最不及的也有女友了,适龄的优秀男生也早就被那些姿色平平的女人挑走了。
在家里人的催促下,云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得不放低标准:二婚的?没孩子也可以。只要对我好。
6
很多新女性,以“剩女”标榜,仿佛这是一个值得让人炫耀的称号,她们有学历、有品味、也有不俗收入,她们以“绝不委屈自己”“绝不将就”为最低原要求,必须选得一个相爱又多金、人帅又体贴的男士作为终生伴侣。谈恋爱前,先摆出条件,缺一不可。
可是好运的人总是少数,大部分人所遇是要么爱,但人穷,要么多金,但不爱,于是她们就像去商场选裙子,挑到好看的,还以为会有更好看的,一边挑一边丢。
这个过程并不太漫长,就像表姑当年也没有意识到,女人20岁到40岁,过得那么快,她所曾拥有的讨价还价的资本——青春,在她不经意间,已经流失在岁月里。她不想将就,最后却只能将就。
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似乎女人有了比往常更多的自主权,但实际上(尤其在一些不算太发达的城市)你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女人谈婚论嫁的最好年龄还是那几年,30岁甚至25岁以前,你拥有青春和活力,此时,你的选择范围最大化。这个时间段一过,你的筹码会越来越少。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进化心理学研究就发现,男性的择偶标准随着他们自己的年龄变化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到了成年期,他们往往就会选择跟自己年龄相仿或者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作为伴侣。
也许很多人反感上面的这句话,女人不是必须要靠男人才能活。是的,但是上帝造人就是为了让人们相爱,谁会愿意放着真爱不要,甘愿孤苦一生呢?
我们一生中遇到彼此相爱的几率并不比中彩票高多少,但是偏偏有一种人,年轻时很爱作,把她爱(也爱她),会给她做饭的人作跑了,后来不得不嫁了个她不爱(或者不爱她)的人,天天给他做饭。
之所以作,是因为介意的太多,内心浮躁。总是喜欢将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对于婚姻同样。
婚姻归根究底是两个人的事,而我们往往人为附加太多其他概念,我们总是让“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嫁一个人实则是嫁给一家人”“优越的物质是婚姻的保障”“剩女为王”这种思维方式先入为主,先就给自己心理暗示了,怎么能游刃有余,怎么能认清真相?
仔细想想,人矮点怎么了?穷点怎么了?黑点怎么了?他妈厉害点怎么了?相爱这一条理由还不足以让你放下这些所谓择偶标准吗?你还有几年可以蹉跎?你四不四洒?
突然想起就像网上有个段子:
想念谁就打电话;想见面就约;想被理解就解释;有疑问就问;讨厌什么就说;喜欢什么就买;喜欢谁就表白;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没钱就挣……
人生何必复杂,婚姻何必复杂,哥劝你,遇到喜欢的就嫁吧。
作者 杜痕远
新手奶爸
朝九晚五上班族
如果喜欢 求关注 求点赞
谢谢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