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a
前两天在朋友圈见着一篇文章:《那些不声不响就把事情做了的人》。通篇读下来,清汤励志的调调外,夹杂着说不出的怪异感。
事后想想,也许就怪在不声不响。据原作者说,她是个喜怒容易形于色的人,所以很羡慕(文章中透着推崇的味道)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她甚至把情绪外露和自制力挂钩,这听起来很怪异。
在笔者看来,不声不响的低调,亦或者锣鼓喧天的高调,不过是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并不能和所谓的自我修炼直接挂钩。
一
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位姑娘。她来自苏北小城,小小的个子,圆圆的眼镜,却是风风火火的性子。
那时,她经常和我聊旅行,聊看过的游记。我们都不喜欢单调的城市风景,向往绚烂多姿的异域风情。还约定,毕业后一起去趟东南亚。
只是,还没等到毕业,她就出发了!朋友圈里,姑娘先是风风火火的拉众筹。不久,费用凑齐了,踏上去尼泊尔的旅程。随后,就是不定期的发旅途见闻。
她并没有昂贵的单反,亦或者会拍照的帅帅男朋友。每日的照片只是和我们分享旅途中真实的艰辛与喜悦。泥泞的小道,高原的星空,成都的美食,深夜的帐篷,树林里成堆的蚂蟥,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听说,她的故事还登上了报纸。
二
参加志愿活动的时候,认识一位许老师。
那时候,老太太已经是七十岁的高龄,担任那所残障学校的校长。说是学校,也就是一座120平的老房子,楼下是个印刷小作坊,楼上住着三位全职老师,照顾着30多名残障学员。
初见许老师的时候,我们很是诧异。瞅着眼前这位穿着亮片松糕鞋、烫着蓬松棕色短发、手拿IPAD拍照的女士,真的很难把她和70这个数字联系起来。
后来,相处时日见长,我们才渐渐习惯许老师的不同之处。她有自己的QQ,定期上传孩子们的生活照片和教学日程。她会经常带孩子们去外地参加演出,表演自编自导的舞蹈,拿了很多奖回来。一些残障孩子的记忆力很差,但总会记得外出演出的故事,缠着我们讲。
很显然,许老师是这所学校的支柱。她活跳的性格感染着学员,感染着我们,也感染着很多社会上其他的爱心人士。那个夏天,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给学校送蔬果、文具、衣物。
偶尔,许老师也会流露出一些担心:将来老去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坦白说,我们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但我们知道,只要有许老师在,他们就可以继续经营下去。
三
故事讲完了。
二十几岁的年纪,我们都有很多困惑。翘首以盼有人能指点一二。
需知,有些事情好指点,比如技能学习;有些事情不好指点,比如为人处世。
有人说,牛人根本不炫,做一个不动声色的人;又有人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你要怎么做?
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只是经验之谈。适不适合你,还要二说。有些沉默叫不动声色,有些沉默叫闷葫芦。有些人沉默,是蓄力待发,谋定而动;有些人高调,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把想做的事情做了,就好。不必在意到底是不声不响,还是敲锣打鼓。
网友评论
买了之后,逢人就说,看嘛,那谁的衣服,我给买的,好看吧,
别人穿了她买的衣服,不管什么场合,大声的看着那个人说,这就是我给你买的那衣服吧,好看吧,品牌啊…不止一两次,
直到后来,别人不敢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