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拾璎
暂且把喜欢读书的人先分为两类:喜欢写作的人和不喜欢写作的人。
我呢,无疑算是喜欢写作的人,尽管2016年10月之前我没正经写过,但我知道,我心里对写文有不可遏止的喜欢!
喜欢写文的人一般都喜欢阅读,我也是!而且是嗜书如命,捧起书就心花怒放,任何场合都能沉进去,是超乎寻常的喜欢!
可近三个月来,经过极其用心的实践和思考,并不断改善,我发现原来读书的方法是不对的,效率太低了,说得狠点儿:我简直枉读了那么多年书!真是有点儿傻!
唉!怎么把这个事说得更形象点儿呢?想来想去,还是这样说吧。
喜欢阅读、不喜欢写作的人是这样读书的
我有好几位密友都是嗜书如命的。
这类人抓住一本喜欢的书,第一遍就是享受。
性格外向热情的人读起书来,会夜以继日,忘乎所以,击节赞赏,吟唱啸歌,内心驰骋,涕泪交流。内省型的人一般会读着读着莞尔一笑,拈花一笑,会心一笑,有时偷着乐,有时忧伤深沉,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这就是纯享受啊!
这本书如果过于喜欢,一段时间后他们会读第二遍。
这一遍还是读,不过读得慢了,边读边思考,静心享受思考的乐趣,可能有时会拿起笔点点画画。
还不过瘾,他们还会读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到这种程度,一本好书就被他们消化得差不多了,已经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
这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倾诉的欲望,想把感受告诉别人。万一您有幸听他们谈话,会很陶醉的:语言烂漫璀璨,句句鞭辟入里。那真是一种享受,因为那些感悟可以启发人真正的思考。
喜欢读书而不喜欢写作的人,一本书读到这里基本就完了。
我的经验,且不能小看这类人,如果他们再读得多,真是不得了,识见、审美、境界都会不同常人,寻常话语都能开人脑洞。
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是我们的造化。
不过,我悄悄告诉您,这样的人咱们千万别惊醒他,不要鼓励他写作。他们要一旦写起来,碰巧还有几分天赋的话,天哪!咱们都得完了。
不要惊醒他!只要他不写作,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他们是天底下最好的读者,天生的文字鉴赏家,是太阳下最可爱的人!就让我们这些喜欢写作的人,祈祷他们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三个月前,我基本也这样读书!一旦开始想正经写点什么,我就琢磨出来这是不行的。于是,我改了!
因为喜欢写作,我摸索出这样的读书法
哪样读呢?就像我现在这样读!
第一遍读书就是纯粹的享受,我把它叫做傻读书
一本经典而又喜欢的书在手,第一遍读和前文说的不喜欢写作的人是一样的,那就是纯享受,忘乎所以的享受。稍稍不同的是,我现在一拿起书,也会拿起笔,笔不离手。有特别动人的地方,随手标记。给我巨大灵感和深切触动的地方,简单标记,或折页。
顺便说一句,书是为人服务的,读而已,也没必要战战兢兢太爱惜。看坏了,再买一本就是。
第二遍是至为重要的一遍
一、第二遍没有开始前,先通盘考虑一个问题:这本书里是什么东西最打动我,为什么能打动我?是怎么打动我的?
第二遍看的时候,重点留心这个。
譬如看唐浩明的历史人物小说《曾国藩》,为什么我一读完,曾国藩的形象那么深刻、迥异、丰满地展现在面前?作者怎么表现的呢?
看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我怎么就那么喜欢王葡萄,那样的女人就是一个珍宝,作者从哪些方面让我对这个人物如此动心的。
二、特别留意自己最看重的东西。譬如我,极其看重诗词、散文和小说中的意境和情怀,读的过程中分外在意,看的时候,这些点多看几遍,反复体会,反复遐想。那简直就是一种纯美宁静的灵魂体验。
再譬如,我偏爱小说和散文里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每次读《傲慢与偏见》,一读到对19世纪英国乡村环境的描绘,我都会合上书,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些山谷,溪流,草地、湖泊和原野,沉醉了一般。偏爱哪方面,跟每个人的性情有关。
三、留意字、词、句子的处理,段落之间的转合,对这个问题,就应该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必须时时留心,步步在意,体察作者字词安排的匠心,单句、句群的气势。无论是清新自然,还是华丽铺排,都离不开两个字:真实!这应该是我们刻意追寻的东西。看作者是怎么通过字、句呈现真实的。
四、在书的空白处,大量地写下自己的感悟,或叫眉批。尤其是在第一遍留下标记的地方,在产生灵感或深刻触动自己的地方,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留下文字。书里写不下,就标出页码,写到笔记上。有时,一段完善的眉批整合一下,就是一篇闪闪发光的文字。
当然,这一遍会读得非常慢,不能怕耽误功夫。对于咱们喜欢写作的人来说,这也不能叫做累!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三遍读是有选择地读,主要是摘抄
摘抄什么呢?就是第二遍阅读时重点划出的字、词、句,或者精彩的对话,或者自己不擅长的人物、环境描写,或者给人哲思的金句。当然,每个人喜欢的地方不可能一样啦。
摘抄的过程其实一次整理思维和加深记忆的过程,可以在心里留下重重的印痕。同时强化我们偏爱的内容,潜移默化下,久而久之,可以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于摘抄,我三个月时间用去一本400页的日记本,看着都很令人惊讶。
第一本摘抄非常乱,各类信息搅在一块,只有自己能看懂。这不好,找的时候费时。现在有经验了,把摘抄的内容分门别类,加上标签,这样就一清二楚,节省时间。
摘抄本非常重要,那是一本书的精华,隔一段时间看一遍,慢慢地,让这些最精华的东西变成我们的血液,可以一步步成长起来。
自从试着用这几个步骤读书后,我就觉得读书效率事半功倍,心中时常窃喜。今天原原本本地写出来,但愿能对写作爱好者有一点点帮助。
当然,每一个人喜欢或摸索的读书方法是不一样的,适合我的,也未必适合您。但是,既然我们喜欢写作,就不要怕花功夫,广泛借鉴,最终找到最适宜自己的一种。
网友评论
读了这一句,梅璎姐当真是可爱呀!
梅璎姐在文章里说自己偏爱小说和散文里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其实,看了梅璎姐不少文章,有时候梅璎姐文章里那些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句子也像玲珑珠玉般,全洒落在我的心上。比如《槐花开时一径香》里结尾的那一句——“一群麻雀从远处飞来,箭一样射进树冠里,立刻消失不见。”简简单单一句话,让我回味无穷,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文章,脱了华丽的词藻,感觉余下的全是虱子。看来,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呀。希望我以后也能有长进吧
很多人都没看出好来,只有你看岀好来了,我就只告诉你
梅姐姐,您知道吗,就您这个片断的描写我连着了好几遍。
写到这,还得折回去,再品味一下!
读您的文章,像是看您的日记,和您面对面交流一样,真诚、坦荡、毫无保留,温暖、善良、娓娓道来,想起了老师,走出校门之后,很少有这种感觉了。
我会跟随,跟随你的脚步,在聆听你心声的同时,突然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没有封笔的勇气,但我会放慢脚步,让自己慢慢盛开,不再纠结清风为什么不来。
其实,平凡渺小如我等,说什么封笔呢,会让人笑的。😄😄
自己虽说也有摘抄的习惯,到底书读得没有这般精这般透,也就不怪读过的书如过眼烟云了。
终于知道为什么写不出好文了,因为好多书,我只读到这一步
常常忍不住买书,又为了追上买书的速度,又囫囵吞枣地读。读了梅姐的这篇文章,受益良多啊
立马就摘抄了妹妹文中的佳句🌺🌺🌺!
刚一看,你已经读了好几篇了。
新春快乐!
梅姐姐的文章有民国遗风,今天这篇很有些朱光潜的意思。沉淀果然是看得出来的。我也要加油啦!
今天读到首页的一篇写春晚的文章,深刻体会到,心里有什么才会看到什么。
梅有深度思考,也有行动能力,写得文章,既真诚传达了自己的想法,又能够打动更多的人。
在白纸上写得文思泉涌,酣畅淋漓的话,你就暂时这样写,其实你认真往电脑上抄写的时候,是又一次思维的整理,一定是边抄边思考的,所以你并不吃亏,相当于写后又改了一遍。
我一直在电脑上直接写,这样方便,不过,电脑不方便或不在身边时,我抓住什么是什么,随时写。这是形式问题,随自己的习惯就好,不必太在意。
好了!祝你新春快乐,越写越好!
ps:非常喜欢您的文章
祝新春快乐!
我就此封笔吧!不是玩笑话,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本想写篇惜别的文字,想想自己也真的无足轻重!还是算了吧!先活好自己,才有资格下笔。只是再不能为您和其他喜欢的作者点赞鼓励了,这将是我最大的遗憾!
不好意思,梅老师,借您宝地写下心情,但愿您能理解!
顺祝:家人福乐安康!永远爱您!!!
我这种笔记法,也不是针对所有的书,首先是值得这样做的书,经典又喜欢的。
有同感,读着、写着、快乐着,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些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