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一次阅读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算起来这已经是读第三遍了。虽然每次阅读完,书里的故事都过一段时间几乎忘光,但是,每次读书时的情景,还有身边发生的事,总能让人回忆起很多东西。
还记得第一阅读余华的书,那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一个舍友特别喜欢余华的书,就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一次我回宿舍,看到他放在桌子上的书,就拿起无意的翻阅了几页,结果这一番就一发不可收。从那天起,就开始了对余华小说的追捧。记得当时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在细雨中呼喊》。
初次接触余华的文字,感觉里面的故事写的都挺二的,有时候就觉得,里面的人物好傻,余华笔下的那些人物,做的事,说的话,总是出人意料,有点不正常的感觉,但是通读全文,那些鲜活的人物,做的事,说的话,又特别的符合书中人物的身份。这也许就是自己喜欢余华作品的一个原因吧。
当然,前边说过了,余华的作品看过三遍了,然而每次看完,过一段时间,也就只能记住其中的大概情结了。这次再读,就觉得,书中的内容,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三次阅读时,身边都发生了很多的事记忆犹新。
第一次阅读是在上大学事,那时,那个终身难忘的八人宿舍,那七位曾经的舍友。当年,这本书除了吸引我,还同样吸引了另外的两个人。有一段时间,我们宿舍晚上的卧谈会,就都是围绕着这本书里的故事讨论的,你一句,我一句,时而争执故事的精彩情节,时而讨论作者笔下那人的滑稽。到最后偶尔还会形成一次笑骂,或用书中的人物比作对方的无知。
转眼已是十多年,曾经的兄弟们,已经天各一方,还有的已经天人两隔。书还是那本书,里面的故事,依旧还是那些故事。只是再次读这书这故事的时候,身边人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些。
第二次读余华的书,准确的说是在零八年的下半年。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时候,用自己积攒的工资,买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买的手机。当年的诺基亚3110c,虽然不是智能手机,但是不到四寸屏幕,已经是彩色的,而且被我捯饬的,可以上网、看视频、看电子书、玩游戏……算是把功能开发到极致了。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阅读电子书。一个人,一部手机,装很多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成为了一种喜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再次用手机阅读的方式,把余华的所有书又看了一遍。那段时间,他的新书《兄弟》在网上连载,然而,我就用那部小屏,让追书成了现实,后来那本《兄弟》出版了,看到纸质版的实体书,才发现上下两部的书,原来是那么厚,就那样不知不觉,追书至追完。
上学时,借阅的书看过了。工作初,电子版的书也看过了。如今再次阅读,只有满满的回忆,回忆曾经的过去,回忆那些过往的年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