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子
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我高中毕业了,记得临近毕业的最后一个月,学校请来拖拉机教练,办起了拖拉机培圳班。
参加培训的学生是由所在村村委来决定的,让谁参加谁才能参加,毕业后回到各自村里开车,在广阔田野里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算是幸运儿,大队让我和另一位女生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训练,我如愿领到了初级驾驶证。
七十年代,不是每个村都有拖拉机,可我们村是当时公社里的先进村,富裕村,有两部拖拉机,一部50车(50马力),还有一部25车。两台车原来由四个司机轮换着开,加上我这个学徒新手共五人,唯我一个女生。
毕业后我就来到大队农机组,跟几位拖拉机老师傅实习,进步很快。那个时侯我们地区推广稻改,村里大面积种植水稻。秋稻成熟后,都是人工用镰刀收割。社员蹲在稻田里,从地北头割到南头,天天如此,真是好累好累。把割完的稻子再安要求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这样既方便装车,也方便脱粒。捆不能大了,大了有碍脱粒。
成熟的水稻,长势喜人脱粒时有两个人同时各用一只脚踩着脱粒机转,每人用双手握住一捆水稻放到旋转机齿上进行脱粒。捆大了手拿不过来,粒便脱不干净。看到金灿灿的稻粒,想到白晶晶香喷喷的大米饭,社员们个个心里高兴,干劲冲天,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七十年代末至今已经过去四十多个春夏秋冬,在这四十多年里,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突飞猛进,研制出各种各样的高效农业机械,种、收、割、脱粒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省工省力又省时,大幅度解放了农村体力劳动,并且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新时代新气象,令人赞叹观之!
当年,我们开着拖拉机,今天给这个生产队拉庄稼,明天给那个生产队割地,忙得不亦乐乎。那时我们村有四百多户人家,分为9个生产队。拖拉机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秋收季节特别忙。我每天跟着师傅们一起开车去坡里,感受大丰收和劳动的喜悦,既开心又自豪,一天活干下来一点也不觉得累。
在工作中,师傅们特别关照关心我。庄稼装满了车由师傅开出田间地头,到了平坦一点的路上就让我来开。你还别说,空车和重车开起来就是不一样,空车开起来方向盘轻溜,拉东西时方向盘变重,尤其是遇上转弯抹角,方向盘都有些打不动,看着师傅们都抬起屁股来打,这样才能用上力气使上劲。
开拖拉机这个活儿我挺喜欢干的,看到好多人朝我投来羡慕的眼神,就会感到十分自豪。不过我在村里开了只有三个多月的拖拉机,接着又去学校当了几个月民办教师。到了年底,也就是七七年一月份,赶上粮所招工,我又去了粮食系统,一直干到退休。
如今赋闲在家,回忆起这些往事,觉着挺有意义的。再把它写成文章发于简书,变成永久的记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