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实则让人难以承受。
1
天下父母千千万,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都对子女晚辈说过同样的话。
“我都是为你好。”
“我怎么会害你呢?”
“我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你!”
这真是镌刻在每个人成长路上的真理名言,一直伴随着我们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甚至是一生。大到人生的每个重要决策,小到日常生活的穿衣吃饭,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这看似是一句表达爱与关心的话,但其实潜台词就是“我都是对的,你要听我的”,它所传达出的意愿就是控制欲和不尊重。
著名作家王朔曾在他的书中,这样形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父母:总希望孩子和大家一模一样地生活,总觉得自己有义务指导孩子像自己这样过“有意义的”生活。大家参军时,也要孩子去参军。大家上大学时,也要孩子去上大学。希望孩子入党,再娶个女党员。什么都考虑得很周到,就是不问孩子自己想要干什么。
很多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吗?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啊!很多父母都会以这样的理由来解释自己:孩子年纪小,他懂什么人生道理;我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还多,我说的当然对他有好处;我那时候苦没考上大学,我就想自己的孩子读个好学校......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无非是以爱之名的伤害,这往往比伤害本身更难以承受。
2
我听过很多朋友对我抱怨,说自己的人生就像是父母写的一本小说,从目录到引言再到正文,每一个字都出自父母的“自以为”。
我的一个要好朋友,年纪大概长我8岁。她从小就很懂事听话,一路用功读书考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当她本科毕业打算继续攻读时,她妈妈却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等她读完哪里还嫁得出去,赶紧回老家来,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过日子。
她拗不过妈妈的百般“劝说”,终于是回了省内,按她妈妈的意思考了本地政府机关一个清闲的职位。当她考上公务员不久,她妈妈又催她找结婚对象。从小一直被反对和男孩子有过多接触的她,根本不懂恋爱这门功课。所幸她为人善良,温柔可爱,遇到了一个真心对她的男人。可她妈妈以对方年纪过大还离过婚为理由,坚决反对。
为了阻止他俩交往,她妈妈甚至到她下班的路上等她一起回家。就这样,这段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她挣扎过,可她还是拗不过她妈妈。很快,她妈妈和她外婆联合作战,为她物色了一位性子老实、父母又有很多房子的男人。心灰意冷的她也就这样应付了自己的婚姻。
婚后的日子,起初风平浪静。她顺利地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过着在她妈妈眼里甚是满意的相夫教子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她的老公慢慢显现出了本来面目:好吃懒做,缺乏担当,脾气古怪。既称不上是合格的丈夫,更难以肯定是个父亲的样子。
回过头看,她似乎只是嫁给了男方家里的几处房产。她妈妈喃喃自语:我怎么知道这个人会是这个样子,不应该的呀。
一句难以料到,让自己的女儿半生潦倒。
说实话,我从心里心疼她,每每想到,胸中都似有一团郁气亟待抒发。
3
客观地说,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他们的那个时代太苦太累了,自然希望子女能够过得好。
但他们口中的为你好,在某些程度上抹杀了我们追寻理想的前提,抹杀了我们追求爱情的权利,抹杀了我们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也许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合适的婚姻,稳定的工作,平凡的人生,这就是最好的。
诚然,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走人生的路,那听一听长辈的建议,或是按长辈规划好的路线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不代表身为子女的我们,就应该绝对的服从;也不代表父母,可以要求子女必须顺从自己。
有人说,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字当先,违背父母不就是大逆不道吗?其实,这是很多人没有分清楚什么是孝,什么是顺。
孝是一种美德,或者是一项义务。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恪守孝道,这是仁道的根本,是我们民族的根基。
可顺却与此大为不同,它是纵容,是愚昧,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它不是德行,它是自我牺牲下的一副枷锁。
对父母长辈,我们要敬爱尊重,但是需要商议甚至反驳的时候,也无需避讳。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每一代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视野都不尽相同。
我们需要正视代沟的普遍存在,而父母子女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一定不是完全按照某一方的一员去做,而是相互了解,相互体谅,以诚相待,真心相对。
比起顺,我更倾向于用爱这个词来指导我们与长辈如何相处。因为顺的背后,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容质疑的权威。而爱则能让两个跳跃的生命之间,产生一种平等的交流。
我们每一个人,大多都会担任父母的角色。我们曾经的烦恼,也有很大可能转接给自己的孩子。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而不是我们生活的延续。
孩子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我们而来。他的一生不会有白走的路,哪怕是弯路,也是他宝贵的收获。我相信,只要我们修炼好自己,又何必担心孩子离我们远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