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帮联合RIA训练营作业
学员+17组+杜秀丽+W1D2-202002RIA-基于身份的习

学员+17组+杜秀丽+W1D2-202002RIA-基于身份的习

作者: 青洋_3f0f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22:48 被阅读0次

W1D2-拆页:基于身份的习惯(P020~P021)

《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

R阅读原文: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1、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想戒掉什么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同时,习惯和身份可以相互塑造。《掌控习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习惯,故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层次的改变。

(1)结果:改变结果,比如减肥、发表文章、保持整洁、精力焕发。很多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与这个层次的变化有关。

(2)过程:涉及到改变习惯和体系:定时复盘,按时吃饭,每天阅读。养成的习惯大多数与这个层次有关。

(3)身份: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与我们的信仰有关,比如世界观、自我形象等。我们持有的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也就是说,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2、基于身份的习惯

书中提到,“当我们养成习惯时,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就养成基于结果的习惯;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

举例:以下哪个习惯是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

A、我每天背10个单词,通过GRE考试。(基于结果)

B、我坚持隔天打电话问候爸妈,关心身体状况。(基于结果)

C、我是一名环保人士,夏天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身份)

那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呢?

(1)确定身份: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设计过程:列举出能体现身份的所有行为,挑选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行动。

(3)记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可以通过捐赠钱物、提供咨询、义务讲课、提供服务等方式,那么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称赞、信任,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

当我们内心中有了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的理念时,考虑问题内心就充满了动力,因为我们进行习惯调整的方向,是希望我们的身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坚持这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地强调这个身份,从而撕掉以前的标签。

这样,微小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新身份提供证据,让我们先确定自己要成为哪种人,再用一个一个的小胜利来证明我们自己,从而用这个身份标签养成一种习惯。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列出最近养成或想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等任何习惯。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并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A1: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回想在最近半年,你养成了的习惯,或者想要养成但虽有行动但没坚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

请从中选择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习惯,写下当时的场景,并分析这个习惯对你在结果、过程、身份等方面的改变分别是什么。

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常加班,单位同事或褒或贬叫我劳模,其实我并不喜欢加班,希望自己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在11月份我参加精时力线下课,并同时在线上开始学习制作日清单,学习精力管理。但实际我只坚持了几周就没有继续了。因为在使用过程中我经常会拖延完成任务,没有收到有效管理时间和精力的结果。比如,去年单位有一项重点检查工作,11月初检查结束,相关资料在中旬左右收集到位,检查总结报告和结果反馈在12月底前完成即可,1月初要把检查报告上交部门。当时我想着时间还很充裕,又到年关事情多,各种理由下一直拖延没有完成,把精力投入其他工作,到了交稿截止日却不能按时完成,无奈后来跟领导沟通后延期,最终加班才完成,给他人留下拖延不负责的印象。

反思:

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结果:我希望自己能提高工作效率,把提高效率当成习惯的结果,坚持几周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容易放弃。如果我的身份是成为高效工作的人,我会更多思考高效人士如何规划时间,做到要事第一,不给自己拖延机会,在自律、精力管理等方面管理自己,学习“要事第一”的习惯并逐步养成习惯。

过程:

1、在制作日清单时,把任务按照重要紧急程度用四色管理法进行区分;

2、每天工作合理排序,用一日三分法把重要工作安排上午;

3、记录时间,考虑每个任务时长。

身份:如果学会区分重要紧急任务,每天首先完成重要的三件事,合理安排时间,我的时间精力才会变得高效,我的身份就能有可能成为高效人士。

A2规划行动,面向未来

请思考最近你想要养成的一个习惯,从身份、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来为自己设计出这个习惯来。请写下你的具体行动计划。

目标:结果:我要成为高效人士,在2月底前践行“要事第一”的习惯,对制作日清单区分紧急重要,每天完成重要的三件事,解决拖延问题,做到日事日清。

过程:

1、在制作日清单时,把任务按照重要紧急程度用四色管理法进行区分;

2、每天工作合理排序,用一日三分法把重要工作安排上午;

3、记录时间,考虑每个任务时长。

杜秀丽的行动计划:

从2月11日起,制作日清单时,按照重要紧急程度将任务用四色管理法进行区分。

1)个人成长:2月底前,便签训练营学习和作业是重要任务,标注红色

2)居家办公:项目制工作按照重要紧急程度,排出工作计划表,标注不同颜色;

2、用一日三分法,合理排序,重要工作安排上午。早起和晚上时间用于个人成长学习。

3、记录时间,考虑每个任务时长。适时进行调整。

4、每日复盘+日清单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员+17组+杜秀丽+W1D2-202002RIA-基于身份的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bf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