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吃冷蒸

作者: 吾心安处 | 来源:发表于2022-05-29 10:4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麦苗尚在拔节的时候就曾跟小伙伴小李约定,请他父亲做一次冷蒸给我们几个尝尝。他父亲在我们当地的一个镇流转了近3000亩地,每年稻、麦两季轮作。

    小李不知道冷蒸是怎么做的,同样不知道冷蒸到底是啥味道,我认真想了想,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描述清楚。

    说了一通之后,见他仍以茫然的眼神看着我,我只得告诉他:“你父亲跟我是同时代的人,你就按我的说法描述给他听,他应该知道。”

    “什么时候能吃到冷蒸啊?你可别搞忘了。”近几个月来,每当我们几个走近麦田或者提起了麦子,没少跟小李开玩笑。

    “等小李家的冷蒸做好了,我带两瓶珍藏多年的老酒来,一起慢慢品尝。”有人接着打趣。

    “吃冷蒸,若是伴着好茶,慢慢品尝与回味,定会有感觉,也才是好享受。喝酒,恐怕不行。”我是认真的,喝了酒,哪里还能品得出冷蒸的独特味道。

    作为60后,对于冷蒸印象深刻,那里面有我童年、少年时光的印记,饱含着无法割舍的乡情、乡愁。

    小满过后,麦子逐渐成熟,麦穗变得沉甸甸的。我们提到冷蒸的频次也随着高了起来,而且说的时候都心照不宣地朝小李看着。

    小李总是边憨笑边说:“请大家放心!肯定没有问题,我老爸已做好充分准备,不仅备了口大铁锅,连石磨都落到实处了。人工石磨好难找啊,找了不少老庄户人家,终于心想事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青青的麦仁,在大铁锅中炒熟之后散发着清香,从磨缝间一波波、一层层翻滚下来,形成一种特别的“麦浪”……听得我眼睛发亮,听得我垂涎欲滴了。

    终于,一天晚上九点左右,小李打来电话说,马上送冷蒸过来。

    掐指一算,四十年!应该有四十年没见过、没吃过冷蒸了,心里那种期盼啊,恰似期盼久别的亲人一样。

    当冷蒸确切地捧在手上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借着路灯微暗的灯光,急不可耐地打开塑料袋,啊!我闻见了芬芳,这是冷蒸的芬芳,这是童年生活的芬芳,这是家乡泥土的芬芳!

    只可惜下午做成时,小李担心因天气较暖、冷蒸变质,立即用保鲜袋装了并放进冰箱冷藏,这让我无法立刻尝个鲜、过把瘾。

    资料上说,“冷蒸”源于初夏季节青黄不接时的一种接济食品。那时候,春夏之交不少人家便断了粮,只有通过挖野菜、吃树皮之类办法充饥。麦子灌浆了,赶紧采青麦聊以度日,俗话称“吃青”。

    具体说来,冷蒸由灌浆饱满、日趋成熟的麦穗除去麦芒与麦壳后,用铁锅文火炒熟,再经石磨磨制而成。做的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除麦芒与外壳得用布袋装起来反复摔掼,然后用筛子仔细筛呀簸的。

    色泽青碧,麦香浓郁,质地松软,入口糯韧,这是冷蒸所独具的特色。乡谚所谓“炉边的烧饼,磨口的冷蒸”、“馋婆娘磨冷蒸,磨完吃光”等等,可见冷蒸的味道何其诱人。当然,这里说“馋婆娘”可能有点贬低女性,其实多数“男将”也很馋的,何况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面对“磨口的冷蒸”。

    据史料介绍,冷蒸宋代就有了记载。清代《邗江三百吟》中这样写道:“冷蒸,大麦初熟,磨成小条,蒸之,名冷蒸,以其热蒸而冷食也。”并有诗曰:“四月初收大麦仁,箫声吹罢卖饧人,青青满贮筠篮里,好伴含桃共荐新。”

    清代诗人范捷有《咏冷蒸》诗:“双手揉麦仁,一缕复一缕;冷蒸勿复言,奉郎自尝取。”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冷蒸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上面这种“蒸”的做法显然有别于我们当地的炒制。

    据说河南人称冷蒸为“碾转”,从石磨中边出边捻转,是象形词。

    冷蒸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突出的保健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穬麦甘,微寒,无毒。轻身除热。久服,令人多力健行。补中,不动风气。作饼食,良。”穬麦即裸大麦,长江流域叫元麦、米麦。 现代研究表明,裸大麦含有β-葡聚糖和多种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

    在我记忆中,冷蒸的味道既有熟麦仁的清香,又有一种特别的青草味,有点类似于小时候吃的一种野外生长的“茅针”肉的味道。冷蒸还带着青麦仁的绿色,可真是色香味俱全。

    我父母属于过日子比较节俭的,麦子成熟的季节较少做冷蒸吃,难得做一次也是在傍晚农活基本忙完之后。

    等一道道工序完成,父母将冷蒸盛在小青花碗里或者捏成团拿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姐弟几个早已进入了梦乡。被喊醒的我们迷迷糊糊中吃上几口也感觉不到冷蒸的美味了,特别是自幼就不嘴馋的弟弟根本懒得张口。倒是第二天早上,会聚精会神美美地吃上一顿。

    同时,父母还要用大碗另外装上几份,让姐姐哥哥送给邻近的伯伯叔叔等人家。

    冷蒸,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哪家只要做了,就像过年前杀了猪一样,都会分一部分给邻居。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这首《风吹麦浪》真好听,我很喜欢。

    我的家乡在苏北里下河平原,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沛的雨水,气候条件特别适合麦子的生长。这里就是一个大粮仓,一个常年丰产丰收的大粮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儿来了很多知青,多到什么程度?有十二万多,其中八万多来自上海,其余四万多来自苏州、无锡和南京等地。

    当时,我家所在的龙堤公社同玉大队同样来了不少知青,也有整个家庭一起搬迁过来的,被当地人称为“下放户。

    那时候,我才十二三岁,还在上小学四五年级。

    一天,刚刚开学,老师领着一位女生到教室里来。一进门,我就发现她是那么与众不同,她穿着特别合身的白色连衣裙,脚上穿一双白凉鞋,头上扎着两只“趴趴角”。

    “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欢迎一位新同学来到我们班!”当老师向我们作介绍的时候,她朝我们笑了笑,并将脚后跟轻轻向上踮了踮,她头上的“趴趴角”也跟着上下晃动起来,就像燕子飞舞一样。

    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过了几秒钟大家一起大声鼓掌。

    “新同学,请做个自我介绍吧。”我们老师也是知青,来自无锡。

    “同学们好!我叫林雪蓓,林黛玉的‘林’,雪花的‘雪’,蓓蕾的‘蓓’,我们全家一起来到这里,以后我将和你们一起上学。谢谢老师!谢谢大家!”说完,她朝老师轻轻鞠了一躬,又转身向大家微微鞠了一躬。她的表情自然,说话、鞠躬落落大方,普通话讲得非常标准,声音略带沙哑,却也很好听。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在我们中间完全是鹤立鸡群,她将长期跟我在一个班级上课,天哪!她的皮肤那么白,她的眼睛那么大,她那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看她眨着眼睛就好像有一阵风轻轻刮过来;她的嘴唇是那么鲜艳,上嘴唇有一点点厚,看上去像噘着小嘴;她脚上的白凉鞋里面还有白袜子,清爽又洋气……

    不出所料,林雪蓓的成绩很好,老师让她当了副班长。

    “如果不是外地人,也许老师就让她当班长了。”我时常这样想,并悄悄叮嘱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我是班长,成绩可不能不如副班长啊。

    林雪蓓会唱苏州评弹,唱的时候声音又柔又甜,有时候唱着一个字,那曲调慢慢转啊、转啊,再转啊、转啊,转上十七八个弯,直转到人的心里去,直转得人陶醉其中而忘了身在何处。她的手指在琵琶上弹呀拨呀、拨呀弹呀,有时像小鸟在精心整理羽毛,有时又像小鸡在轻巧地啄食……

    我经常有机会跟她一起喊操,不是给我们班,是给全校。有时候她轻声告诉我,喊操时声音可以更响亮一点,该卷舌的读音务必卷舌,人不要太害羞,也不要拖泥带水。

    学校进行武术培训的时候,她跟我一起练武术,用一把木制的大刀。我跟她说,每一个动作都要坚定有力,就好像在劈坏人一样。有时候她的动作显得力量不足,我恨不得将自己的力气分一半给她。

    跟许许多多的知青一样,林雪蓓不认识麦苗,总把麦苗当作韭菜。我反复告诉她,麦苗叶子是短的,韭菜是长的;麦苗身子薄,韭菜身子厚;麦苗有青草味,韭菜有刺激气味。

    每当我家用青麦仁做冷蒸的时候,我总要用小塑料袋装上一些带给她。她边吃边说“嗯,真香!真好吃!”吃的时候,她的上嘴唇看不出有点厚了,也不像噘着个嘴。

    当我们考上高中时,她却跟父母一起回苏州了,不再回来。

    那天分别时,她也许是故意的,说了一句带着苏州口音的“再会!祝你前程似锦!”我听上去却好像整块的苏州刺绣突然破碎了。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在冬季盼望,却没能等到阳光下这秋天的景象。就让失散的誓言飞舞吧,随西风飘荡,就像你柔软的长发曾芬芳我梦乡……”

    当我取出一只冷蒸团子,放入微波炉加热时,冷蒸那种特有的香味立刻弥漫开来,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我一遍又一遍地呼吸、体会,冷蒸的味道,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吃上一口,哦,还是那么香!还是那么好吃!上一次吃冷蒸的时候,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学生,今天,我已年近花甲,稳稳当当走过了半生;那时候老家是泥土墙、茅草顶,屋里泥土地面满是凹凸不平的“瘤子”,现在身体尚健康硬朗的父母住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自家别墅200多平米;那时候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劳作全靠手工,吃苦受累还可能挨饿,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流转集中到种植大户,粮食种植与收获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冷蒸,“农耕四月,田里青黄不接,人们不得已用冷蒸来充饥”,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个从充饥必备到生态粗粮的区域特色食物,现今正被江苏及更多地方的市民推崇,清香爽口的风味更是令人难忘。人们一到四月就开始留意“冷蒸”的踪迹,因为它从上市至退市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且没有固定的店面,吃不上的话就得等上一年。

    无论能否重新吃到,记忆深处冷蒸的清香却永远无法割舍更不会淡忘,它伴随着我走过了半生,仍将伴随我继续走下去,一如既往地让我更加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吃冷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dg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