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品
如来。
可能是小时候读《西游记》的影响,根深蒂固地认定如来佛是专指佛祖。读南师书,才知道如来非是指称佛祖的专有名词,而是“佛” 的另一名称。据此,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可称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其余诸佛依此类推,称号后面的“佛”字都可换为“如来”,唐僧取经成功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佛,据此,也可以换称作斗战胜如来。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不来不去,可谓恒在,这便是如来。
不妨自问一回,什么与我恒在?
当我是个寻常的众生时,什么与我恒在?
所有外在的事物,依靠,条件,境遇都可能得而复失,它们不会与我恒在。
能够与我恒在的那个什么,一定是我本来具有的,它就在我的身上,需要我的眼睛向内,向内寻找。
真如佛性,现在是够不到的。
退一退,向内寻找点别的,别的能够与我恒在的什么。
慈悲。爱。勇气。自律。相信。诸如此类的心念上的东西,都能与我恒在。
虽然与我恒在,我还要清明警醒,时时点检一下,确定它们都光洁如初,始终恒在。
菩萨。
菩萨是梵文的翻译,它的全称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成菩萨者,都有牺牲自我救度一切众生的宏愿。
证得菩萨的果位,需福慧俱足。
芸芸众生,难登菩萨道,但可养菩萨心,可施菩萨行。
菩萨之心,良善,宽和,忠厚,大度,悲悯。
菩萨之行,举手投足,从毫厘枝末起行,谦恭,循礼,体恤,辞让,担当。
若发菩提心,不妨从菩萨之行做起。
网友评论